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省沿江各市自觉扛起责任,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展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从5月6日起,《江苏新时空》推出系列报道《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沿江八市绿色发展巡礼》。
扬州:生态优先绘出江淮绿色“廊道”
地处长江、淮河交汇处的扬州,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也是江苏实施“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先行地区,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扬州坚持生态优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绿色廊道,做好生态大文章。
京杭大运河扬州槐泗段是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先导区。过去运河沿线有很多砂石厂小船厂,经过生态修复,这里已经被一片郁郁葱葱所覆盖。
邗江区槐泗镇,过去曾是内河船舶重要的制造基地,短短9公里长的岸线上,一度聚集了12家船厂。当地先后投入了1.9亿元将12家船厂全部关闭,500亩土地得到复垦,沿岸生态得到修复。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村民管在春说,政府把这边搞得绿化很好的,老百姓经常到这边来休闲。
为了推进沿江地区的生态保护,近年来,扬州将占市域面积近三成的1800平方公里区域纳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规划,总投资62亿元的27个年度项目逐个推进。在长江沿线实施300个重点减排工程、59个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关停小化工小电镀企业102家,退渔还湖1万多亩;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5%用于生态复绿,保证生态投入增幅高于GDP和财政收入增幅。如今,沿江地区绿化覆盖率逐年提升,百里长江风光带景色宜人。
扬州市农委林业处处长孙羊林说,沿江风光带要按照长江大保护的要求,既重视造林绿化、也重视湿地保护与恢复。今年沿江地区成片造林两万亩,植树400万株,分别占全市的60%左右。
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让古城旧貌换新颜的同时,也为当地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今年,扬州将把生态农业、旅游业、健康养老服务业作为江淮生态经济区发展的主攻方向,以文化挖掘、保护、开发为重点,把沿运河古镇村落,更新改造为旅游特色小镇和特色田园乡村,为城市绿色发展增添文化底蕴,让清水大走廊焕发生机和活力。(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叶蓓蓓 扬州台)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