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就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主题,专门安排一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目的是强化抓基层、抓基础、抓落实的鲜明导向,夯实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基础。为集中展示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创造发展特色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从2月23日起,《江苏新时空》推出系列报道《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进一步推动在全省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广泛共识和行动自觉。
江苏开门搞创新
与70多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交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主创新,绝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创新。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江苏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深化与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研发合作,在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来寻求科技项目合作的以色列专家团刚落地,就接到了当地政府送上的一份见面礼--南京市打造创新名城的"一号文件"英文版。10大举措、45条细则详细勾画出优良的创新环境,让外国专家们连连称赞南京的创新魄力 。
以色列著名科技创新风险投资专家约阿夫:“‘1号文件’是非常好的关键的第一步,有了这个文件,能够帮助中国和以色列两个国家的人员更好建立合作关系,为以后的合作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以色列被誉为"第二硅谷",每年有不少创新项目都会落地中国。南京市主动邀请该国最大商业组织"以色列亚洲商会"前来设立中国办事处,打造"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以色列亚洲商会中国部副部长罗称庚:“我们根据高校和企业的需求,对应寻找以色列的高校、研发机构,进行点对点的合作。希伯莱大学跟我们东南大学取得了合作,以色列的孵化器投在我们江宁开发区。”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高水平、深层次的开放合作成为江苏打造创新核心能力的重要抓手。在苏州太仓,最新建设的中德制造业科创联盟产业园三期工程即将交付使用,前来考察的欧美企业络绎不绝。作为中国德企之乡,太仓已集聚300多家德企,新建的科创联盟产业园将在原有基础上,汇聚智能制造、高端研发等功能,引进科技孵化、企业加速器等高层次载体。
苏州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刚:“把德国先进的制造技术、先进的制造经验引进来,这三个园区三期完成后,总的产值将达到150亿元,成为苏州乃至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
推进开放创新合作,江苏不断深化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产业创新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更加紧密。截至目前,江苏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交流关系;率先与以色列、英国、芬兰、捷克等6个国家设立了政府间产业联合研发资金;在澳洲、瑞典等国成功推进海外离岸孵化器建设;建成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2个,吸引高水平外资研发机构610多家,数量领先全国。
下一步,江苏将继续推进产业创新国际化行动计划,深化与创新型国家、地区及海外一流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合作,同时更大力度鼓励企业"走出去",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作与竞争。(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黄蒙 康健 太仓台 苏南记者站)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