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泥人的粘土精加工成“手工泥”变作课堂上的教材;精微绣融入抱枕、钱包、腕表的设计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留青竹刻是走亲访友的绝佳礼品……在时代的变迁中,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旧貌换新颜,找到了传承与发展的突破口。反观扎根于田野乡间的吴歌,随着城镇化发展已淡出百姓生活,渐隐于历史深处。起源于3200年前的古老吴歌今天该如何保护与传承?它还有在新时代重新唱响的价值与意义么?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临近,记者对此进行了一次探究。
困境
吴歌“家底”虽厚,但会唱的却寥寥无几
吴歌是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湖文化研究会会长浦学坤介绍,吴歌是群众生产劳作时唱的歌曲,包括山歌、渔歌、窑歌等,曲调相对固定但内容包罗万象,有描写劳动场面的也有抒发男女爱情的。
“吴歌在文字出现前就有了,口口相传,代代相袭。”浦学坤说,吴歌丰富了民间业余生活,也减少了旧时百姓劳作时的疲劳。他记得,新中国成立前无锡大大小小的庙会常迎来各地民间歌手竞相赛歌,外地的歌手没有一个能唱过无锡人。如今在无锡这片土地上,城镇化率越来越高,传统农耕被机械作业替代,吴歌传承的土壤也在进一步缩小。“现在,人们的娱乐方式多种多样,电视、电脑、手机触手可及,谁还唱吴歌来消遣?”
对吴歌进行抢救性保护势在必行。据介绍,吴歌在历史发展中有过五次较大的采录和整理。其中,无锡人朱海荣整理出版的中国英雄史诗《华抱山全集》价值最大。锡山区也整理出版了《吴歌情韵》和《吴歌声声》两本吴歌集。
无锡的吴歌“家底”虽厚,传承人的断层却成为最大难题。5年前,无锡真正会唱吴歌的不超过20人,且大部分年事已高。随着“吴歌王”——国家级传承人张浩生在2015年离世,吴歌项目现只有唐建琴一位省级传承人。去年,无锡“与时间赛跑”,完成了对吴歌及唐建琴记忆工程的数字化保护影像采集工作。
在浦学坤看来,吴歌后继乏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不产生经济效益,也缺乏展示的舞台。“惠山泥人、精微绣、紫砂都可以市场化,能够靠演出、作品赚钱,传承人还能评职称,参加比赛去拿奖,而吴歌看不见摸不着,唱的人也没有收入,更不会以此为职业。”学习吴歌,相当于投身一份公益事业,需要不断付出,却不一定有相应回报。
探索
“旧瓶装新酒”,开发旅游产品
吴歌的没落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的“保护性”传承也是有限的,只有“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融入时代”才能有新的生命力。因此,运用原有曲调“旧瓶装新酒”,重新填入能反映当前生活的歌词,对传统吴歌进行现代改良是个可行的尝试。
近日,胡埭镇小胡山人民公园内,“80后”卞佳佳在一个环保主题活动的启动仪式上高歌了一曲《春风吹来百花开》,这首利用现代元素改编过的吴歌充满了清新之风,令人陶醉。“虽然无法唱出原汁原味的感觉,但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卞佳佳告诉记者,8年前因为兴趣跟着张浩生学吴歌,后来在胡埭中心幼儿园进行吴歌教学,还和其他老师一起成立了吴歌创作团队。幼儿园的娃娃们唱着这些充满童趣的“新吴歌”多次征战长三角民歌赛,均取得不俗成绩。如今,尽管卞佳佳已离开幼儿园,可她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不错过任何一个让吴歌亮相的机会,表示还会考虑用抖音、直播等时下流行的形式推广吴歌。
锡山区将查桥实验小学命名为“吴歌传唱特色学校”,以音乐课堂教学、特色团队训练和各类竞赛活动为载体传承吴歌。学校吴歌合唱团每周训练2次,请唐建琴定期到校传唱教学,积累了《清白团子糯笃笃》、《莳秧山歌》、《啥个啥》等一批较为成熟的创编和传唱作品。
锡山区还提出将吴歌的保护工作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陈媛介绍,荡口古镇的舞龙舞狮表演和摇橹船上的锡剧表演,作为当地人文旅游的重要环节深受游客喜爱,因而打算再建立一支吴歌表演特色团队,推陈出新编排精品节目展示给游客,同时进一步挖掘和培养传承人。
意义
吸收丰富养料,涵养文化自信
让非遗“活”起来,还要以历史的眼光、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把吴歌放在今天的环境中,比学唱更重要的,或许是真正挖掘蕴含其中的真善美,让人们的心里充满阳光、温暖和快乐,说到底传承的是一种文化自信。
“吴歌在国家级非遗中的分类是民间文学,而非民间音乐,预示着保护是重文字轻传唱。”浦学坤说,吴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用今天的话讲叫“接地气”,因此为劳动人民所喜爱。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屈原、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无不吸收吴歌中的丰富养料,孕育出许多不朽的作品。无锡也有一条活跃的文脉,跟吴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锡剧、滩簧、评弹都是在吴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观现在不少文学和艺术作品,要么离生活很远,要么千篇一律,“今天我们传承吴歌,不是学形式,而是抓住内涵,吸收它的精髓。”
千百年前的吴歌看似遥远,其实离我们很近。陈媛也指出,吴歌中不乏家训家风的传承,也含有不少做人的道理,“把这些教给孩子,让他们从中学会做人处事,对孩子成长,对吴歌传承都有好处。”她认为,保护非遗的终极目标不一定是重新让它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更重要的是让它起码能静静地存在下去,为人类的文化百花园提供许多不一样的品种,让下一代仍然能够享用随之而来的文化多样性,也就是保护它的活态演变。
(来源:无锡日报 编辑/郭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