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少数派报告|保送生:不经历高考,我们也能谈人生

2018年06月06日 15:54:2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又是一年高考季。逐梦三年、奋斗六月是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倾注感念与回忆的集体记忆。不过在大多数人的高考跑道上,也有少数人以另一种姿态与我们同行,铺陈出另一种人生体验。

  高考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四类高考跑道上的少数派。他们有:被高考放逐的“保送生”,渴望成为冲天英雄的“招飞”考生,始终不放弃追梦的残障考生,享受孤独的“冷门专业”考生。我们渴望通过他们的故事,透视另一种选择与坚持的意义,聆听少数派的光荣与梦想。   


       我苏客户端专稿(记者/周诗婕) 

  在泱泱高考大军中,“保送生”是复杂而特殊的群体。他们因提前被高考“放逐”而饱受艳羡,也因遴选是否公平公正而不乏争议。

  在艳羡和争议之外,保送生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不经历高考,他们有怎样的集体记忆?保送于他们而言,是幸运还是遗憾?我们采访了四位不同年代、不同类别的保送生,听听他们的故事,透视《高考·少数派》中的保送生。


  Jenny Cai

  高考届别:2016届

  高中学校:南京外国语学校

  保送类别:外语(英语专业)

  保送学校:清华大学

  “高考是大部分同学的集体记忆。但对于我们来说,保送就是我们的集体记忆”。

  在南外,保送不算少数派,高考才算。我们那届,全年级400多人,出国留学240多人,国内保送100多人——我记得我们班最后留下来高考的同学只有4个。所以,对于提前告别高中时代的伤感,那时候真的没有意识到。

  高二下学期,拿到国外offer的同学陆续回家,教室里的桌椅撤走一半;高三寒假结束,拿到国内保送offer的同学也陆续回家,教室里的桌椅又撤走一半……高考没有成为我们的集体记忆。但是保送,无疑是我们并肩作战的难忘回忆。

  如今,知乎上仍然有很多热贴讨论“南京外国语学校优秀学生”。其实,全国16所外国语学校优秀学生都具有推荐保送资格。不过,“外国语学校优秀学生”只是我们的保送特征;要在校内争取保送名额,获得保送资格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着保送政策的逐年收紧,各大外国语学校的保送名额也开始减少。我们那年南外分到的保送名额是150个,清华北大分别是16个和10个。

  要想报考清华北大的保送生考试,首先要经过一轮激烈的校内排分(平时成绩、模考成绩和竞赛评奖加分)。全年级前50名且总排分在前的同学才有资格参加清华北大的保送生资格考试。尽管竞争激烈,但是也有同学因为有更想学习的专业,自愿退出排分——2015年起,我们保送的专业被限定为外语系且整个大学期间都无法调换专业。这个政策的出台也让南外的同学集中在外语系——我现在所住的宿舍,三位舍友都是南外的。

  同处异乡又共同经历过保送,这段同窗情谊显得更加珍贵。不过当年考试的时候,因为既合作又竞争,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微妙。记得当年我们都是一起去北京考试,彼此分享题目和经验,学长学姐们也会过来帮我们模拟面试。不过清华的题整体偏传统高考,北大的题相对“跳脱”一些。

  ——等待结果的过程无疑是难熬的,而且压力主要来源于校内竞争。每年推荐到清华参加保送考试的南外学生,总有两三名会面临落榜。不过,清北的推荐保送考生落榜后,还有一次参加浙大保送考试的机会,一般都能考上。

  历史不能假设,但我常想如果当年落榜清华,应该也会选择浙大吧。毕竟,比起高考,保送是更稳妥的选择。一想到高考,总让我觉得有些可怕。尽管保送也并不轻松,但总归有二次选择的机会。现在我也常被调侃“不经历高考,不足以谈人生”。但是,没有经历过热血的夏天,保送那年的冬天依旧刻满奋斗与青春。


   周小七

   高考届别:2009届

   高中学校:南师附中

   保送类别:外语(日语专业)

   保送学校:东南大学

  “不为理想,不为前途。想到保送首先心动的是长达8个月的假期”。

  每年六月,媒体和身边人都在追忆高考和毕业的时候,可能还是会觉得有些缺失和遗憾吧。因为保送,我成为被高考放逐的特殊群体。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游离在同龄人的记忆边缘。

  说起来,成为保送生完全是计划之外。那年,东南大学小语种首次向非外国语学校的普通高中招收保送生,我成为了幸运的第一届。要知道,在普通高中,语言类专业的提前招生名额寥寥无几。不过,竞争压力也并不算小。那年的招生名额是全国范围内招收30名文科生,5名理科生。作为理科生的我虽然心知几率极低,但倒也没那么紧张,无论如何总有高考兜底。

  11月报名、1月初考试,提前招生考试一共五门:数学、物理、英语、面试和心理健康测试。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开始了疯狂的刷题。我属于考试型,当天考试并没有觉得特别难。不过,考完后却是每晚不能成眠的焦虑。半个月后尘埃落定,收到通知:恭喜录取。

  保送成功算是延续了我学生时代的顺遂——小学在南京力学小学、初中在南京树人中学、高中以高出分数线一分的成绩考上南师附中——一路“名校”也继续促成了我骨子里的“安逸”。按照模考的成绩,我应该可以上南大。但是,在江苏人眼里,南大和东大差别也不大。所以,我用“闲散是天才的理想”安慰自己,不为理想,不为前途,为了8个月的悠长假期,保送也值得。

  在八个月长假里,我做了很多保送生会做的事:学游泳,学车,考中级口译。偶尔,我也会回学校,尽管教室里已经没有我的固定座位。那时起,我开始意识到 “保送生”这一身份的复杂:它自然有“不用高考”的优哉游哉;但更多的,是不得不提前怀念,学着道别。

  为了留住这段可一不可再的时光,我带着DV机回去跟拍了一天:写卷子的声音刷刷刷,风扇哗啦啦……现在看来,当年不清晰的画质也依然极珍贵了。令人唏嘘的是,当年片子里洋溢着笑容的数学老师已经因病故去,同学们也已经各自天涯。

  光影里保存的那一天,是完整的平凡的一天,也成为再也不会回来的一天。


  s.s   

  高考届别:2004届

  高中学校:徐州高级中学

  保送类别: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

  保送学校:国防科技大学

  “保送就像我人生的一座桥,让我知道想到达的地方是什么”。

  虽然我是保送生,可是我也参加了高考。我个人始终觉得,不参加高考是件遗憾的事,尽管最后也没有查到高考分数。但参加过一次,也算不枉此生了。

  和大部分早早确定保送的同学不一样,我是高考前两个月才确定能够保送,因为高三那年才获得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尽管2014年起保送政策逐渐收紧,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同学还需要参加国家集训队才有资格保送清华北大及其他名校;但是我们当年,只要拿到一等奖,哪怕才上高一,也等于拿到了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不过,要想在学科竞赛中获奖绝非容易的事。在普通高中,各大学科竞赛都有专门的培训班,班里的学生也是优中择优。这意味着,和你竞争的都是全国各大高中的佼佼者。不过,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在我们当年还算比较新的学科,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而且我所在的高中——徐高有信息学竞赛的传统,比我高两届的师兄都是在信息学竞赛中拿了一等奖,保送去了上海财经大学。

  说实话,一开始参加信息学竞赛班并不是为了保送,而是出于兴趣,也算幸运吧。初三那年,我确定被保送到徐高,随即参加了徐高组织的信息学竞赛班,一上就是四年。尽管平时课业压力很大,竞赛班还需要在周末额外付出一天,但是我依旧心甘情愿。那四年,每年我都会参加竞赛——初赛笔试,复赛赴江苏其他城市参加编程机试——那是我一年中最兴奋的时刻。四年来,我的成绩也渐入佳境:初三进了复赛,高一拿了二等奖,高二拿了二等奖,高三终于拿下了一等奖。信息学竞赛铸就了我的兴趣,也铺垫成我的未来。

  回望那段岁月,我很感激自己的坚持。我是典型的理科偏科型,在高考中未必能有稳定的发挥。但是信息学竞赛让我的天赋和兴趣有了出口。大学四年,我在国防科大就读计算机系,渐渐在这个领域越学越深。

  保送就像我人生的一座桥,让我知道想到达的地方是什么。


   徐小破

   高考届别:2001届

   高中学校:南艺附中

   保送类别:艺术(古筝专业)

   保送学校:南京艺术学院

  “保送是人生中最后一次父母替我做选择”。

  距离我高考保送那年已经17年了。17年什么概念?那时候,从南艺前门走到后门只要五分钟,操场上打篮球的帅哥谈锐是《花季雨季》的主演;学校门口的煎饼一块五一个,汉语桥的外国主持人“大牛”还是和我们一起排队买煎饼的留学生;最重要的,那时候艺体专业还可以不参加高考,直接保送。

  不过,2001年,保送政策已经迎来了较大的调整和收紧——全国保送生人数从25000人削减为5000人,增加高校对保送生进行文化测试及相关的考核环节等。但是相较现在的仅限省级优秀学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等5类人员保送,那时候的政策还是宽松得多。

  我们毕业那届,南艺附中一共有三个音画混班,每个班40个人,大概一半的人都能拿到南艺的保送资格。尽管需要和外省外校的学生一起竞争保送名额,但是专业课上我们有明显优势。文化课考语文、英语、政治三门,只要在江苏会考(江苏小高考的前身)中拿到2A1B就可以直升本专业。当时同学们考虑的大多是:要不要放弃南艺的保送资格,去冲更好的学校?我当然也考虑过,但是我妈觉得还是保送南艺更加稳妥,我也不是爱折腾的性格,担心专业课现场演奏中的变数,于是也没有挣扎。

  从小到大,似乎一直是父母在替我做决定。4岁半,父母送我学古筝。读初中,父母送我去南艺附中正式开始专业训练。很难想象,与古筝耳鬓厮磨18年的我,其实内心并没有炽烈的热情。大学毕业后,整整13年,我再也没有碰过古筝琴弦。我没有成为父母期望的演奏家,也没有成为大多数人选择的音乐教师,而是来到了媒体,从事着与我专业完全不一样的工作。

  说起来,保送考试前夕,我还在江阴实验小学给小学生教课——周六从南京坐大巴去江阴,周日傍晚从江阴回来,28元/45分钟,一个周末最多可以挣到800元。那时候,我开始知道艺术可以带来一些财富;也开始明白我喜欢的是什么、不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我开始懂得做选择,并且至今也没有后悔。只是,大概我自己也没想到,小时候轻拢慢捻抹复挑的《渔舟唱晚》会成为一段人生的序曲,毕业时苦练的那首《箜篌引》会成为一段生活的终章吧。

  附注:保送政策回溯

  高考保送生制度,是指由中等学校推荐综合素质优异、具有学科特长及突出贡献者或其子女类学生,经高校考核同意,免于参加统一高考的高考招生制度。它对弥补统一高考的单一评价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近年来,为了逐步规范保送生项目,保送生制度经历过数次大的调整与变革。

  2001年,教育部首次大幅压缩保送生规模,严格标准、严格管理,取消指标分配,变数量控制为质量控制,当年全国保送生人数由25000人削减为5000人。

  2014年,教育部再次大幅收紧保送政策,缩减保送生门类。原先的八类(省级优秀学生、全国中学生奥赛获奖学生、五大学科竞赛一等奖获奖学生、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获奖学生、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获奖学生、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变为五类(省级优秀学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奥赛、科技类竞赛获奖者不再具有保送资格。当年,竞赛类保送生由往年的7000缩减至260人。

  2018年,保送生政策维系2014年调整以来的门类:仅省级优秀学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等五类人员具备保送资格。其中,公安英烈子女按有关规定只能保送至公安类院校。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的学生只能保送至外语类专业。

  2018年规定同时指出: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有关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限额将逐步减少,高校要安排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招收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并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所需非通用语种专业倾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