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下湾遗址考古新发现首度亮相

2018年06月09日 15:19:11 | 来源:无锡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日,宜兴博物馆“开箱”了一批宝藏,宜兴下湾遗址考古新发现首度亮相。

  宜兴下湾遗址位于宜兴市环科园潢潼花园南部,2016年10月,无锡考古所派员先期进驻宜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 相关法律法规,正式开展考古调查、勘探。考古队员们发现,这一地块存在三处古文化遗存,由西向东依次为A区(面积约3700平方米)、B区(面积约6500平方米)、C区(面积约3000平方米)。该遗址的发掘表明,该遗址沿用时间长,人类在此地活动较为活跃,因此发掘遗迹和出土文物十分丰富,不仅出土了骆驼墩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早期文化的遗迹遗物,而且春秋、唐宋、明清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物也有大量发现。

1528520748286048092.jpg

1528520772666034112.jpg

  经过8个月的科学考古,共计出土各类文物1300余件,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A区的文化遗存涵盖崧泽文化、商周、唐宋、明清等不同时期文化遗存。C区清理明清、唐宋、崧泽时期遗迹单位124个,遗址文化层堆积早至新石器崧泽文化中晚期,晚至明清时期。其中,B区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土墩的堆积有现代表土层、明清文化层、汉代文化层、商周文化层、崧泽文化层,即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延用至清代。B区墓葬延续时间长,清理各时期墓葬280座,其中清代墓葬27座,宋代墓葬3座,六朝墓葬14座,汉代墓葬54座,东周墓葬8座,崧泽墓葬160座,年代不详14座。

  据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介绍,下湾遗址的考古成果为研究本地区的考古学文化、聚落布局及弥补古代文献记载之不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特别是下湾遗址聚落布局中的生活、生产区和墓葬区严格划分,且墓葬区独立规划在山顶之上的习俗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史前考古中的首次发现。下湾遗址土墩墓葬,特别是一墩多墓埋葬形式的发现,把学术界对我国土墩墓起源的认识提前到了新石器时代,提前了1000多年,对研究人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1528520881650068195.jpg

1528520923628085394.jpg

  本次展览从出土的1300余件文物中精选出296件进行展示。除此以外,还展示了一批有关地域文明的考古成果,包括胥山湾墓群、锡山区八士镇宋墓、大坟山钱氏家族墓等遗址在考古过程中的发现。其中,在前不久修复完毕的七房桥明代钱樟古墓出土文物也亮相此次展览,日月纹绣锻背袋、鸟衔花枝纹锻夹袄、绣花锻鞋等文物让市民大饱眼福。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