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由国家发改委《中国经贸导刊》杂志社和吴江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智能制造的吴江模式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吴江会议中心召开,这次发布会不仅是“智能制造的吴江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的一次重要展示,更是探讨“智能制造”发展之路再优化、再深化的一场思想盛会。作为吴江八大标杆的一张亮丽名片,“吴江智造”将在全国乃至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成为吴江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院长丁汉,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相关司室领导,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高级工程师臧冀原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秦威,区委书记沈国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伟,区委常委、副区长张星等出席发布会,国家发改委《中国经贸导刊》杂志社副社长赵泓主持发布会。
“智能制造的吴江模式”研究成果的出台是对吴江近几年智能工业发展的总结、提炼和升华,必将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上促进吴江智能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吴江制造业基础扎实,但传统产业占比高。2013年以来,企业效益普遍下滑,转型升级进入攻坚期。如何转,转什么,成为区委、区政府的重点研究课题。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2014年吴江确定把智能工业作为转型方向和升级路径予以明确,从六大关键环节入手,制定智能工业“155”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政策支持、宣传发动、示范带动、层层推动,全面推进存量工业的智能化改造和发展。吴江的智能工业逐渐走上了快车道,累计建成40家江苏省级示范智能车间、获得9个国家级专项,在全省县市(区)中均位居首位,实现了从率先起跑逐渐走向领跑。今年,我们又确定了以“五个一”为目标的新三年行动计划,并提出了打造智能工业发展标杆的目标,争取智能工业发展不仅在全省走在前列,在全国也要走在前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吴江智能工业目前还仅仅开了一个好头,要保持领先优势、成为真正的智能工业标杆,还需要我们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也需要我们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汲取更广的思想火花、形成更强的发展动力。
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要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吴江智能工业发展,多为“智能制造的吴江模式”的优化、升级、推广,出点子、谋实策、献高招。吴江也将全面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实践,与广大专家、学者共同推动智能工业在吴江的高质量发展,着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制造强国战略提供吴江样本。
在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上海交通大学的支持下,国家发改委《中国经贸导刊》杂志社、上海交通大学、吴江区政府联合开展《智能制造的吴江模式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努力,目前已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主要研究成果已刊登在今年五月的《中国经贸导刊》。“吴江智造”的经验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专家的高度关注。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吴江发展智能工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建设成效显著,值得向全国推广。
秦威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智能制造的吴江模式”研究成果基本情况;丁汉、臧冀原等从专业的角度对“吴江智造”模式的顶层设计、成因、成就和国际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作了专业点评。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相关司室领导,从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等层面对“智能制造的吴江模式”作点评,他们表示,“智能制造的吴江模式”是吴江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超前布局、面向未来的一个大胆实践和成功探索,将总结这次研究的成果,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推广“智能制造的吴江模式”的成果和经验,使“智能制造的吴江模式”成为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一面旗帜。
《人民日报》点赞吴江模式!
6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一篇题为《“吴江智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章
附文如下:
地处长三角腹地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民营经济发达,工业基础扎实,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但主导产业仍集中在传统领域。
从2013年开始,苏州市吴江区开启智能工业升级转型之路。吴江区委书记沈国芳说,“吴江智造”紧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这条主线,以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装备、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性电子商务六大关键环节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工业智能化,构建智能制造生态圈,推动吴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恒力集团化纤智能车间一景。资料图片
企业转型带动经济提质
铸造本来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但走进吴江的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偌大的铝合金热交换器智能生产车间内,20多台不同类型的机械手、AGV智能小车与零星的工人交互协作,这里俨然是一个“机器人王国”。
几年前,明志科技的车间里还是人头攒动。自从在国内铸造行业建设首个省级智能化制造示范车间,实现了产品设计、打样、生产、检测等全过程智能化,生产质效明显提升。公司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计算结果显示,从2015年12月投入稳定生产以来,和传统的铸造车间相比,人力成本大约省去了50%,生产效率提升了73%,产品废品率从4.5%降低到2%。
沈国芳说,“吴江智造”始终紧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一条主线”。在具体实施中,分为三个阶段。2015—2017年为1.0阶段,启动实施智能工业发展“155计划”,以示范带试点,以试点促行动,建设智能车间,确立先发优势;2018—2020年为2.0阶段,重点构建由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功能组成的三维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推动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立足价值链全过程,发展智能工厂,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区;“十四五”期间为3.0阶段,通过新兴产业“213工程”,实施智能制造腾飞计划,让智能制造走出工厂围墙,实现与社会融合,发展智慧经济,建立智慧生态圈。
吴江的企业转型升级也带动着区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来自吴江区经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实施智能技改的企业,合同交货期平均缩短了30%,经济效益平均增长了40%。2017年,吴江工业总产值、规上企业工业产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规上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超过30%。
紧扣六大关键环节
经过半年的调研,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威发现,“吴江智造”最大的特点是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他说:“吴江提出三个协同,倡导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协同,倡导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倡导政策扶持与机制倒逼协同。这大大加快了吴江制造业智能化的进程。”
吴江工业基础扎实,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但主导产业集中在传统领域,转型压力大。工业企业也存在大而不强、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在丝绸纺织业中,除恒力、盛虹等少数地标型企业外,总体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作为装备制造业代表的电梯产业,核心设备和关键技术掌握不够,高端产品依然被国外品牌垄断;新兴产业尚未做强,新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总量偏小,尚未形成一定的企业梯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够;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引进、培育速度不快,对全区经济带动能力有限。与此同时,发展的制约瓶颈日益凸显。吴江土地开发强度已逼近30%警戒线,土地资源供给不足;企业质量效益指标偏低,生态环境容量有限,产业发展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人口红利优势消失和高层次人才匮乏成为吴江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瓶颈制约因素。
吴江区副区长戚振宇说,吴江工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工业制造全流程再造的角度将智能制造细分为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装备、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性电子商务等六大关键环节。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消除当前制造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现产品向高端供给和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这个根本目标。
秦威副教授与沈国芳合作完成的一份有关吴江智造的报告指出,“吴江智造”的最终目标是要完成五项转变,即从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变、从简单追求快速增长向追求质效提升转变、从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
打造智能工业发展标杆
成立于2001年的博众精工十七年如一日深耕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在智能化及信息化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其定位于数字化工厂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及服务商,为吴江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提供服务。通鼎集团光缆二部车间的改造就是其中一例。
位于吴江震泽的通鼎集团投入2亿元,在传统光缆车间引入“互联网+大数据”,并实施立体化、智能化改造。在通鼎光缆二部车间里,实现了集群制造、集中监控、智能仓储和物流。打造智能制造系统时,设备制造、集控平台、网络通信、信息化管理都是通鼎互联旗下各子公司独立承担,智能物流的设备则借助了博众精工的力量。区内两大优质企业强强联手,使得项目成为国家光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吴江既有上游的智能装备提供商,也有下游的智能装备使用者,有着很好的智能制造基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新动能既来自于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也来自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成长。“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既优存量,又扩增量,全力打造智能工业发展标杆。”吴江区区长李铭说。
多年来,吴江区龙头企业对标智能工厂,骨干企业瞄准智能车间,中小企业试点智能环节,形成了良好的梯队效应。全区累计引进工业机器人超过4000台,工业机器人密度近90台/万人,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吴江建成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0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在江苏省位居首位。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不断涌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吴江区共有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5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503家,40家企业拥有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国望高科等2家企业上榜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此外,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的精密铸造机器人智能砂芯生产装备项目、苏州信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汽车发动机缸体孔数控多轴复合珩磨机项目,列入高端装备赶超工程项目名单。
构建智能制造生态圈
经过多年智能制造的提升,如今,吴江企业积极投身工业智能化进程,在智能设计、智能生产、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共立项571项,累计投入达298亿元,占工业技改比重50%,引进、培育规上智能装备企业共计90家,新增机器人数量共计2500台(套),全区工业机器人密度超过每万人90台,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沈国芳说,吴江目前正在构建智能制造的生态圈,引领吴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智能制造推动高质量发展。数据表明,吴江的创新浓度不断提升,两化融合步伐不断加速。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84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累积35家,新增各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9家,新增各级两化深度融合试点企业67家,创建省级以上示范试点企业21家,通鼎互联入选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5年的21.92件提升到2017年的40.76件。
“智能制造看似企业的事,但实际上也在倒逼政府管理的创新。”沈国芳说,基于大数据技术搭建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系统,实现企业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促使企业转型,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排出14个“两高一低”行业作为重点整治对象,3年累积关停不达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83家,集约利用土地,3年共计腾出土地24980.39亩。
(来源:苏州吴江发布 编辑/马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