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四面环水,古子婴沟绕镇而过,形成前河、后河两条支流,西有西河(胭脂沟),东有建县时的护城河濠沟,在古镇的西边(即今天影剧院及中心广场),还有一方五亩左右的汪田方塘,为典型的水乡古镇。由于自古商业繁华,历史上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商业水街前河、后河。
前河
清末民初,前河上有六座桥与南乡相连,城乡交易繁荣,前河边在清朝中后期有吴氏碾米坊,解放前有华氏老米厂、陈氏老米厂等,关帝庙街、韦大场与前河相连,更是形成了农贸市场一般的繁忙景象。
后河
清末至民国年间,后河水深宽阔,来往船只较多,只有一座后河大桥,古名万安桥。桥北有机米厂,河内有轧米船、运糠船等。高邮、沙沟帮船停驻桥畔。后河两岸商肆林立,有竹行、木行、石灰行、八鲜行、蛋行、箩行、草行等等,河上下人头攒动,繁忙而热闹,桥头两边有茶食店、杂货店、茶炉,卖熟食、蔬菜、鸡鸭鹅蛋的比比皆是。解放后,国营米厂、粮站及搬运站皆设于两岸,后河延续了往日的繁荣。
临泽的巷子很多,巷子宽宽窄窄,曲曲折折。宽者出于街面,窄者仅容一人。临泽的巷,巷巷相通,巷街相连,它们就像小镇的血脉,让小镇显示出生机活力,小巷积淀了很深的人文文化,邻里之间,隔巷而居,亲亲热热,宛如家人。东家煮只鹅,西家闻到香气;西家来个亲戚,东家听到笑声。邻居交往,手一伸接过一碗炒螺蛳,抬脚一跃,已进了对门门厅。天热时,各家搁张凉床在外纳凉,那床首尾相连,听长者讲故事,睁着眼睛数星星,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和谐。下雨天,小巷格外地静,撑把伞,独自走在巷中,想其所想,思其所思,恍若进入超脱境界。
临泽巷子的巷名也很有趣,有以姓氏命名的,如高家东巷、高家西巷、杨家巷、万家东巷、万家西巷、王家巷。有以居住民行业特征命名的,如锤坝巷、花圃巷。有以所对庙宇命名的,如安乐寺巷、关帝庙巷、三元宫巷、常住庵巷。有以新生事物命名的,如交通巷、公社巷、团结巷、自由巷。有以彰显孝行命名的古孝子巷。还有纪念烈士而改名的,如锤坝巷改为寿松巷。
古孝子巷
位于古司廉署东、老城隍庙附近,为纪念北宋朱寿昌弃官寻母、居住此巷内侍奉母亲念佛修心的孝行,此行列为“古二十四孝”。巷以名传,流传至今。
杨家巷
位于镇上中心地段,南北走向,巷道呈N字形。古杨家巷巷道南段全都是杨氏家族,北段属其他姓氏家族,为临泽古语“三街六巷九坡台”之“六巷”之一。古杨家巷独具特色,巷口南段、中段设有两道门,遇有不宁静时可以关闭。巷子南入口设有过街门楼。民国时期杨家巷迎安乐寺街有“美华五洋店”,经营洋油、洋烟、洋皂、洋烛、洋火,是镇上最大批发零售店。巷内有镇江人会所“京江会馆”、张氏宅、百年枇杷树。
寿松巷
房寿松,曾化名房寿龄、黄名。出身草行世家,家境贫寒。他从小聪慧好学,智慧过人。13岁即参加革命,18 岁任中共东台县时堰区委书记,后因地主武装偷袭而牺牲,时年21岁。为表彰其业绩,缅怀烈士,镇人遂将他居住的此巷命名为“寿松巷”。此巷原名锤坝巷,因一批筑坝防洪的民工常居于此巷,故名。
万家东巷
万家西巷
高家东巷
高家西巷
花圃巷
王家巷
安乐寺巷
常住庵巷
三元宫巷
团结巷(公社巷)
交通巷
自由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