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经济规模总量大,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课题。苏州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步伐必须加快推进,新旧动能必须加速转换;苏州创新有高原没高峰,缺乏原创性的终端品牌产品等短板亟待补齐。”苏州市经信委主任周伟坦言。
周伟说,市经信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审视、系统谋划,牢固树立“实现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跨越”这一目标,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体系,构建智能制造苏州方案,争做建设“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引领者。
“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大背景下,加快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转变,苏州速度向苏州质量转变,苏州产品向苏州品牌转变,是苏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周伟表示。
加快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转变。 去年11月,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苏州调研时明确要求苏州把握当今世界技术变革的趋势和规律,打造先导产业的创新集聚区。苏州认真落实省委书记娄勤俭的要求,积极谋划,加快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引导人才、资金、项目、载体向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集聚。“通过创新驱动,推动苏州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周伟介绍道,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苏州通过“一产业一规划一意见”,引导推进先导产业发展。目前,《苏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出台,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的产业规划正在积极谋划中。重点支持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产业、昆山市半导体和光电产业、苏州高新区智能医疗器械产业、相城区大数据和智能机器人产业等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建设。全市每个板块重点培育形成1至2个先导产业。力争到2020年末,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
“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是苏州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是苏州创新发展的主体。”周伟说,去年5月,苏州市出台《苏州市鼓励自主品牌大企业与领军企业设立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实施意见》,通过政府推动、企业自主设立、市场化运作的组织形式,激励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建设先进技术研究院,持续保持创新创造活力。到2020年末,全市高标准建设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20家,推动企业5年投入科技研发经费100亿元,市区两级政府支持超过20亿元。
加快苏州速度向苏州质量转变。苏州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稳居3万亿元以上,仅次于上海市,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二。“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苏州市工业经济正转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周伟告诉记者,工业增加值率和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是衡量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每年推动工业增加值率提高0.5个百分点左右,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加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苏州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周伟介绍道,在发展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方面,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在新一代显示、机器人及智能硬件、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打造一批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组织实施一批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环节、关键技术、重大工程和载体建设专项。加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力争在国家重大产业定位中谋篇布局,在源头创新重大产业化项目上寻求机会,重点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推进工作。到2020年末,全市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54%。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智能车间(工厂)诊断为切入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千企技改升级”行动计划,提升企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设备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基本方式,加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智能制造苏州方案。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光纤光缆、高端汽车零部件等为重点,推广一批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十百千万”工程。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现在的苏州制造正在呈现一种新模式,这种新模式以制造业为基础,向‘制造+服务’转变。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利用互联网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周伟说,苏州市将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由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推动苏州市制造业迈向高端化。到2020年,全市设备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在70%左右,重点培育10家智能示范工厂、建成200家智能示范车间、推动2000家企业智能装备升级、推广应用20000台工业机器人。
“苏州市的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做法已成为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周伟表示,通过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促进低端低效企业加快淘汰退出,通过“腾笼换凤”实现存量优化,为发展高端产业腾出资源空间。到2020年,苏州市每年将实施低端低效产能淘汰和整治企业(作坊)1500家,全市工业企业纳入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加快苏州产品向苏州品牌转变。作为制造业大市,苏州的工业企业众多,配套产品种类繁多,在“专精特新”领域中形成了自主品牌影响力。但对标深圳、杭州等城市,苏州终端产品相对较少,且缺乏世界性品牌。“怎样加速产品向品牌转变,是苏州制造业提档升级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周伟说,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有助于推动苏州产品向苏州品牌的转变。同时,要大力组织实施中国500强企业、年销售超百亿元工业企业、地标型企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培育工程,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原创能力强的“专精特新”示范中小型企业、地标型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到2020年末,培育自主品牌地标型企业超过50家、“专精特新”示范中小企业达到200家、中国500强企业达14家左右、民营500强企业达20家左右。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童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