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2018年06月14日 16:55:13 | 来源:海门头条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日前,南通印发《海门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通过扎实有效推进南通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展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百姓富、班子强、民风好”的海门特色田园乡村现实模样。

  培育12个市级以上试点村

  “十三五”期间,南通计划建设、培育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示范)、4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示范)、6个海门市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确保每个区镇(除海门高新区外)至少有一个试点,并以此带动全市面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具体目标是:

  生态优,乡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修复和改善,田园景观得到有效挖掘和充分彰显,形成自我循环的乡村自然生态系统,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自然环境。

  村庄美,村落与环境有机相融,保持传统肌理和格局,村庄尺度适宜,建筑风貌协调,地域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产业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农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经营体系不断健全,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大幅提高,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升级版,形成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

  百姓富,产业富民、创业富民效应进一步凸显,百姓收入显著提高,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百姓在挖掘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实现增收。

  班子强,重点改革深入推进,村集体经济活力充分激发,收入来源持续稳定,乡村治理能力得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

  民风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村民自治、干群融洽,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形成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

  完成六大重点任务

  在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南通要完成六大重点任务。

  科学规划设计。坚持“多规合一”,高水平编制村庄规划。做好重要节点空间、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的详细设计,发挥乡村建设技能型人才作用,用好乡土建设材料梳理提炼传统民居元素,借鉴传统乡村营建智慧,确保新建农房和建筑与村庄环境相适应,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培育发展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种养业结构,主要围绕优质稻麦、标准园艺、特经特粮、海门山羊、现代渔业、休闲农业等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品牌竞争力的农业地理标志品牌。

  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河道沟塘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保护、修复、提升乡村自然环境,促进“水田林人居”和谐共生。

  彰显文化特色。保持富有传统意境的田园乡村景观格局,延续乡村和自然有机融合的空间关系,保护农业开敞空间、乡村传统肌理、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传承乡土文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加强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培养乡村技能人才等。

  改善公共服务。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均等化要求,推动义务教育、健康养老、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在城乡之间逐步实现布局合理、质量相近、方便可达性大致相同的公共服务布局体系。

  增强乡村活力。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允许将财政项目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载体建设,积极鼓励返乡农民工、村组干部、合作组织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群体自主创业,吸引高校毕业生、城镇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下乡返乡创业。

  一系列政策推进行动计划

  南通形成了一系列机制,确保行动计划的推进。

  政府资金引导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引导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成功申报并通过省级试点验收的村庄,除省级、南通市级补助外,市财政再补助300万元;成功申报并通过南通市级试点验收的村庄,除市级补助外,市财政再补助200万元;入围海门市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庄,市财政补助100万元。

  人才培育激励机制。鼓励市农办、财政、住建、国土、农业、水利等职能部门机关科室能吃苦耐劳的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报名到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任职。凡是相关人员在任职期间所在村的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产业特色更加明显,村级集体经济得到明显壮大的,将在年终考核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优先考虑提拔使用。村支部书记在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中表现突出,一次性通过验收的,给予一次性奖励,省级、南通市级、海门市级特色田园乡村所在村支部书记一次性分别奖励6万元、3万元、1万元。

  惠农政策整合机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农业产业化、农业种养园区、现代农机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出台扶助政策,明确凡涉及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所有项目一律优先考虑、优先立项、优先评审。整合优化农村改厕、村级一事一议奖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农业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农村公路等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进一步优化整合农村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专项政策,优先用于扶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市级招商的农业发展项目优先落户于特色田园乡村。

  项目用地支持机制。整合建设用地空间,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整理出的增减挂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村域范围内统筹使用。用足用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公开、透明流动。加大对试点村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调整的倾斜力度,探索建立“先用、后还、再用”的用地指标周转良性循环机制。

  (来源:海门头条 编辑/李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