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直径从几十毫米到几米的地下管线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世界。它们是城市的血脉和生命线,但只要其中一根管线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大范围的危害。
如何管理地下管线,使之能更智能地处理各种危机,是一个困扰大众将近40年的问题。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地下管线管理单位获悉,苏州市已基本实现地下管线专业化管理,多家单位正携手共织城市地下八大“绿色”管网,最终打造一个城市地下管网安全生态圈,彻底破解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孤岛”难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敢于吃螃蟹 苏州供电主动交出地下电缆“家底”
过去,电线、电话线都架空而过,因为密密麻麻纵横交错,被称为“蜘蛛网”。后来,在城市改造过程中,从美观和安全角度考虑,电线、电话线等渐渐转入地下,和污水管、给水管等做起了“邻居”。再后来,煤气罐渐渐被管道煤气代替,燃气管也成为“地下一族”,越来越多的通讯管线成员也陆续加盟这个地下世界。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城市地下管线主要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八大类几十种管线。“苏城地下电力森林的安全至关重要。”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党支部书记文锐介绍,苏州供电公司管理着全省四分之一的电缆资产,“城市地下只要有一根电缆出现故障,就有可能出现大面积停电,损失不可预估。”
4年前,苏州供电公司与苏州工业园区地理测绘中心共同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将政府的智慧城市GIS数据库作为公有云,将地图及市政管线走向数据共享给供电公司,供电公司则将电缆走向数据分层分类分权实时共享给政府。文锐告诉记者,打破数据壁垒,共同培育“有生命力的数据”,一旦形成示范效应,将带动更多的管线单位形成类似美国811地下呼叫体系的苏州“111新模式”,“如果这样做,苏州将成为全国在此模式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一支12人组成的项目组,通过不断测绘、数据、研发,历经千余个日日夜夜,一张地下电缆的智慧地图初见雏形。
2016年6月,国际供电会议(CI-RED2016)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全球400余名电力高管、专家和学者参会。苏州供电公司“智慧电缆”管理创新成果——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智慧电缆”管理体系,受邀在大会进行专项发布。这是全国首次由地方供电公司独立撰写的管理类论文登上国际舞台。2016年底中国社科院专家到电缆运检室对此项成果开展专题调研。
于是,苏州供电史上第一份测绘标准诞生了,电缆数据信息第一次精确到厘米级,电力管线与市政管线信息在全国第一次实现实时共享。“如今,站在园区的每寸土地上,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们能清楚知晓脚下的管线情况。”文锐笑言。
全市地下管线超7万公里
“看透”地下管线齐力筑牢城市安全
根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仅苏州市市区(包括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吴江区)市政道路下面就埋设管线超3万公里,大市范围内探明市政道路地下管线约7万公里。错综复杂的管线不断延伸、扩容以及直接在地下埋设的方式,使得地下管线底数不清、分布不明等问题日益突出,这正凸显了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监管的紧迫性。
给地下管线“一双慧眼”,让城市更加安全,不仅仅只有苏州供电公司在努力。6月13日下午2点,苏州港华燃气控制中心接到地下管网突发故障信息,监控人员通过WEB-GIS系统调取燃气地下管网信息,迅速得知故障管线和周边管线的管径、材质、埋深以及受影响的阀门、调压箱、用户信息等,仅用2分钟就确定了抢修方案。
“燃气地下管线对于燃气安全至关重要。”苏州港华燃气总经办传讯主任曾兵说,目前,苏州港华燃气公司可以通过“工程现场管理移动应用平台”的无线终端及定位技术,工程人员在施工现场通过手机终端录入施工数据、照片,并现场定位施工位置及管道位置。通过查看现场上传的施工数据、拍摄的照片资料等,从管道工艺标准到工地巡查频次,项目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管理人员都能实时了解,并通过管道管件的追溯性管理全面提升了工程施工水平。据曾兵透露,港华燃气目前使用的WEB-GIS系统,不仅可以随时调取燃气地下管网信息,还可以提供给排水、电力、通信等管道辅助信息。
打破“信息孤岛”
苏州打造城市地下管线安全生态圈
《苏州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实施范围为全大市。
《办法》规定,县级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地下管线进行普查,建立地下管线基础信息平台,及时将地下管线普查资料、竣工资料、补测补绘资料等信息输入系统,实现动态更新。县(区)级地下管线基础信息平台应当与市级平台对接。届时,苏州大市管辖范围内的地下管线信息将被基本掌握,这为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提供更为可靠、详尽的基础资料。《办法》还开创性地将我市正在大力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相关内容纳入其中,明确了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要求、建设标准和运营维护等管理制度以及管廊有偿使用和强制入廊的规定,提出设定综合管廊安全保护区,在安全保护区内从事可能危害综合管廊安全的活动,需签订保护协议,落实保护措施。
文锐告诉记者,实现电缆专业化管理的同时,目前,苏州供电公司正携手供水、排水、燃气等管线单位共织城市地下八大“绿色”管网,最终打造一个城市地下管线安全生态圈,彻底破解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孤岛”难题。
(来源:姑苏晚报 编辑/马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