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同
(吴同,江苏体育休闲频道“资浅”体育媒体人,“非著名”足球记者,“菜鸟”足球评论员。)
本届世界杯上,门线技术已经两次成功应用:
在法国队对阵澳大利亚队的比赛中,法国中场博格巴在禁区线附近射门,球打在防守球员腿上发生变线,击中球门横梁下沿后反弹在球门线附近,裁判通过门线技术判定球的整体已经越过球门线,进球有效;
在日本队和哥伦比亚队的比赛中,哥伦比亚中场金特罗在主罚任意球时选择趁人墙起跳时打出一记地滚球,打了日本门将川岛永嗣一个措手不及,尽管后者奋力将球捞出门外,但门线技术显示在他作出扑救之前皮球已经进门,进球有效。
事实上,门线技术早在四年前的巴西世界杯上就已投入使用。这一技术得以诞生并付诸实施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界足坛历史上许多著名的“门线冤案”。而在世界杯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两起“门线冤案”都与英格兰人有关。
1966年世界杯决赛,东道主英格兰队与联邦德国队狭路相逢。
两队在常规时间内战成平局,加时赛内,英格兰队的赫斯特一脚大力抽射击中横梁后弹地,正当联邦德国后卫准备解围时,英格兰队上下已经庆祝了起来,现场近十万英格兰球迷已随之开始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当值裁判在短暂的犹豫之后还是判定进球有效,英格兰人也最终击败联邦德国队在家门口捧起了雷米特杯。
赛后,赫斯特的这粒进球在国际足坛范围内产生了广泛争议,由于当时的转播技术有限,从留下的影像资料当中难以判断是否进球,这球也被称为“世纪悬案”。
风水轮流转,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英格兰队对阵德国队的比赛中再度发生门线悬案,只不过这次的受害者换成了英格兰人。
当时,英格兰中场兰帕德在禁区外起脚远射,皮球击中横梁后弹地,德国门将诺伊尔第一时间将球解围,裁判也示意比赛继续。然而,通过转播画面的回放可以看出,皮球的整体在弹地的瞬间已经越过门线近半米之多。遭遇误判的英格兰队心态大受影响,最终1:4惨败。
尽管人们常说“误判是比赛的一部分”,但在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舞台上,任何误判对于蒙冤的一方都太过残酷!门线技术乃至视频助理裁判的应用,让比赛环境变得更加公平,也让今天哈利·凯恩们不至于重蹈前辈的覆辙,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本文同步发布于江苏体育频道官方微信公众号荔枝体育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