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南京是南方城市,但关于饺子的传说却不少。哈尔滨水饺、大叔水饺、新桥水饺、毛家水饺……这些饺子届的传奇,很多都是开了十几年的老店。
今天要说的评南水饺,曾经开在美食云集的评事街。与大名鼎鼎的李记清真馆、章云板鸭做邻居。评事街拆了之后,店面搬迁到朝天宫。
老板是个念旧的人,保留了曾经的名字,味道还是那个味道。
评南水饺是很多老城南人从小吃到大,味道跟外婆妈妈包的一样,是一切速冻水饺所不能比的。 朝天宫的新店,大都是零零散散的新客。也有老食客偶尔过来坐坐,点上几两水饺,唠一唠日常琐细,吃的是回忆。▽
评南水饺在朝天宫西街一侧,位置不太好找,有种偏门刁角藏美食的意思。店里十点营业,去得早了,店里的阿姨还在门口择菜。
逼仄的小店随意地摆着几张桌子,墙上密集的价目表,给人以“四海之内,皆为饺子馅料”的错觉。只不过是吃盘饺子而已,结果挑花了眼,荤的素的鲜的香的都不想错过。
早前评南水饺只有韭菜鲜肉、白菜鲜肉、芹菜鲜肉三种口味,后来哈尔滨水饺开满南京的大街小巷,评南便效仿着添了许多口味。
点几两饺子,店里阿姨告知饺子还要等一刻儿才能好。评南水饺的饺子都是手工现包,透过窗口就能看见阿姨做饺子的全过程。
揉面需要力道,店里的阿姨靠重力把全身力气注入案台上的面团。揉好之后,揪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擀成面皮。
馅料也有讲究,不同于方法很多大料的做法,评南的水饺简简单单,没有冗余的调味,吃的就是家常的味道。
择完菜的阿姨转身进后厨剁起馅料,“笃笃笃”的声音在不大的馆子里盘旋了一小时有余。
有些事情是现代化不能到达的,旧日生活不过也是这样,用心把大把时光平铺在生活的每一处。
▽
对于我这个饺子派来说,每一种口味都想吃。菊叶鲜肉、玉米鲜肉、豆腐鲜肉,每样来一盘。
一口热水锅,滚水咕嘟咕嘟地扑着锅盖子,饺子在里面来回掸上个三两滚,再分次加入三瓢冷水。等到饺子浮上水面,一支漏勺在锅里颠上一颠,一盘饺子就做好了,袅袅热气勾人饿肠。
刚出锅的水饺白胖胖的,香气袭人。透过晶莹透亮的面皮。隐约可见饺子殷实的肉馅,食物真正的个性就藏在这馅里。
菊叶鲜肉水饺点单率非常高。猪肉肥瘦相间,馅料盈盈透着光。野菜菊花脑的清香清爽消暑,吃一口汁水噗噗往外冒,留得一嘴香气。
无论喝小馄饨还是吃饺子,都少不了辣油。可以说,辣油不香,南京人的天都要塌了。评南水饺的辣椒酱特别带劲,用自制的辣椒油、腐乳,浇上醋,蘸着饺子吃,简直是最佳CP。豆腐鲜肉水饺是评南自己家的创造。喜欢变化又善于应变的豆腐让馅料的荤感适宜,豆腐中的豆香与肉糜的鲜香融为一体,细密绵软的口感就像一床被子裹住舌尖。
玉米鲜肉水饺倾向于把玉米滋滋的香甜赋予到鲜肉身上,不管怎么样,总归是好吃的,如此妥帖踏实,吃完一个,还有劲头续上。
▽
十一点钟光景,客人陆续现身。赶不回去烧饭的外婆牵着新牙还没长齐的娃娃落座、打扮得很嘻哈的小年轻和风尘仆仆的上班族拼着一张桌子,4块钱一两的水饺配上些小菜,世界大同。
开业几十年,食客人数不再上涨,几十平方米的小空间,也不再装得下多余人数。不少老店熬成了名声大震的馆子,但评南却似乎错过了它的黄金时代。
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退一步也有退一步的深情。一碗饺子再简单不过,但它的朴素和实在,又让你安全地思念着记忆中的热菜热饭,是一片属于脾胃的舒适区。
埋头苦吃的功夫,附近街坊来店里让老板打包几个鸭头回去下酒,老板边装袋边感叹,现在吃饺子的人少了,不搞点卤味之类的“副业”,还真经营不下去。
一声叹息过后,对于评南水饺口味是否依旧的疑虑,大抵都会在大快朵颐后的一个饱嗝里瞬间崩塌。饺子,还是陈的香。
(来源:南京消费研究小组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