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运河,流淌千年,给杭州带来了财富融通和文化汇集,也让这座城市散发着独具魅力的人文气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刀剪剑、伞、扇博物馆等一系列博物馆,宛若运河“银链”上镶嵌着的一颗颗璀璨明珠,耀眼夺目。桥西、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小河直街……
一个个与大运河相关的历史文化街区次第呈现,张弛有度地诉说着大运河与杭州的历史风采,彰显出现代都市的时尚繁华。行走于大运河杭州段,寻常市井里,一枝一叶总关运河情深。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拱宸桥边静讲述运河故事
京杭大运河起讫点的一端是北京的新北关闸桥,另一端是杭州的拱宸桥。拱宸桥边的运河文化广场上,2006年10月1日建成开放的国内第一家以运河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静静讲述着昔日漕运的忙碌与繁华。
走进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序厅,一股古朴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序厅正中,一艘沧桑的木制漕运帆船穿越古老的桥墩迎面驶来,脚下是透明玻璃钢铺设的仿真水面,天花板上是蓝天白云,置身厅中,仿佛泛舟于大运河上。
据介绍,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以“运河推动历史 运河改变生活”为陈列主题,展览面积5000余平方米,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功用”、“大运河(浙江段)专题陈列厅”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其中穿插“漕运故事”半景放映厅,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大运河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馆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采访团,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全方位、多角度地收集、展出上千件文物和史料,充分展现了大运河的自然风貌和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在通往第一展厅的过道,采访团在一面弧形的墙上看到一幅中国画“巨作”——《运河杭州风情图》,通过馆内语音讲解和文字介绍得知,这幅画长18.6米、宽3.03米,是画家谢煌为庆祝大运河申遗成功所作,画的是清末民初,十里湖墅运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华景象。画中融入了河流、桥梁、码头、河埠、船只以及洋关、通益公纱厂、富义仓、历史街区等内容,含有约280条船、320幢房屋、700多个人物。
“淮安位于邗沟入淮处,是南北运河的交通要道,称‘南北襟喉,江浙要冲’”;“江南运河到淮安必须由城东北车坝入淮,逆水西行60里至清河口过淮,不仅费力而且艰险。1415年,漕运总督陈瑄率众凿清江浦……”;“在淮阴至淮安的老运河上,明代建有四座水闸以控水位,现存仅有清江大闸”……在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里,采访团看到了许多淮安元素——末口遗址、高家堰、洪泽湖、总督漕运部院遗址……每一处都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做了详细展示和说明,足以看出淮安在大运河漕运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民俗画家吴理人:
30余载用画笔定格运河风情
从序厅转入第一展厅,一副大型紫金刻铜浮雕壁画颇为醒目。这幅作品的蓝本是“画说运河第一人”吴理人先生创作的《拱宸自古繁华》。
吴理人,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顾问、杭州历史学会理事、西湖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运河民俗画非遗传承人,被称为“画说运河第一人”。他情系运河,专注本土人文风情,以画叙史,潜心研究杭州历史文化并绘画三十余年,创作了《运河杭州风情》、《钱塘里巷风情》、《运河南端市井荟》等几十本画集及明信片。近期,他的最新作品《运河南端生活图志》即将出版。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内,有一个开放式的吴理人工作室,展示着不少他的画作。画面多是杭州运河两岸的市井百态,质朴生动、鲜活而温暖。采访团参观、采访时,正巧遇上了正在琢磨将拱宸桥的图案刻在紫砂壶上的吴理人。听说采访团来自淮安,他热情地展示了拍摄、保存在手机里画作——两个月前到淮安时创作的《河下古镇》、《清江浦》等。“淮安是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拥有非常多的历史遗存,这是非常难得的。”吴理人说。
吴理人创作《河下古镇》
吴理人创作《清江浦》
谈起创作,吴理人说,杭州最有名的是西湖,历朝历代都有文人雅士为她创作。大运河和西湖不同,她默默地流淌着且成就了杭州这座天堂之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其最深厚的文化就蕴藏在市井百姓的生活之中。吴理人从二十多岁开始以运河边的生活百态作为写生对象,逐渐成为一种使命。很多民俗风情,今时今日都已消失,但在吴理人的画作里被保存了下来。“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应该知道这个城市的历史,历史属于社会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华几千年来的文明瑰宝,是一座城市不可复制的精神文明。”吴理人有一枚使用了多年的闲章,刻着“唯我天相许”。“意思是老天生我就是让我用一生时光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里,去做时代赋予我的历史使命,留住民族之根本、城市之魂。”他解释道。
如今,吴理人的女儿吴娴也成立了自己的文创工作室,以其父亲的作品为载体开发相关衍生品,深受市场认可和喜爱。“传统文化到了当地,就应该有当地自身的文化气息,这样才有地域差异和文化特色。”吴娴说,她辞职之前的工作就与文创产品研发有关,在工作中,她体会到父亲的创作内容恰是这座城市最本土特色的代表,如果将其开发成产品,更具有当地文化特色和代表性。“父亲三十多年来为这座城市留下一个时代的印记和内容,我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位画家的付出,也希望更多的人通过父亲的艺术创作了解杭州了解运河。”吴娴说,这也是她作为吴理人女儿,也是“运河儿女”的责任。
历史文化街区:
古老运河“春”的回归
从博物馆前的运河广场过了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就在眼前。老房子、古运河、船来舶往,见证着昔日运河沿岸的繁华风光,浓缩了从晚清以来近代杭州百余年民族工业发展史。这里,既有原住民,也有创业者;既有百年运河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现代生活的时尚与文艺。走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两边依次是张大仙庙、方回春堂、老开心茶馆、舒羽咖啡馆以及各种手作工坊……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文化与生活相得益彰。
据杭州市运河集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连玉琴介绍,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东起京杭运河、西至小河路,南从登云路、北到杭州第一棉纺织厂,规划用地面积7.83公顷,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作为拱宸桥进入杭州的第一站,街区曾是繁荣的区域中心,集中反映了特定时期城市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清末、民国初期地方城市建设的风貌、自然环境特色,而且保存着近代工业发展进程中的生产厂房、生产工具及航运机械,以及原有的生活特色。除了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保留下来的还有香积寺石塔、国家厂丝储备仓库、大量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的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曾作为晚清时期320国道的小河直街,这些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最能体现运河历史风貌的文化街区。
不过,当大运河不再是国家的经济动脉,因河而兴的街区也逐渐褪去了昔日的繁华。近十余年来,在对这些街区的整治与保护中,相关部门以“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拓展旅游、以人为本、综合整治”的理念,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采取对原有建筑施行保护、改善、更新、拆除等措施,保护自然、物质和人文环境,抢救濒临破坏的运河沿岸历史实物遗存。
改造之后的街区,成了休闲旅游风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坐落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四个国家级博物馆,就是由杭一棉、红雷丝织厂、特产仓库等百年老厂房、仓库改建而成。这种在老厂房、仓库建立博物馆的方式,既保护了杭州老字号,又保护了杭州的工业遗产。
如今,桥西、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小河直街,这些曾经历农耕文明繁荣和工业文明之发达的街区,在生态文明的绿色与和谐中迎来新的生机。步履其间,檐牙雕琢,廊腰缦回,不仅可以领略中国古建筑的质朴典雅,还可以感受运河悠久文化的无穷魅力。
手工艺活态馆:
运河文化沉浸生活里
在众多由老厂房改造的博物馆中,由杭一棉(通益公纱厂)厂房改建的手工艺活态展示馆人气最旺。
在原汁原味的民国年间老厂房里,陶泥捏塑、竹编技艺、植物印染等几十种传统手工艺,通过多位工艺美术师、非遗传统手工艺项目传承人的现场舞台式展示,令人驻足流连。
据杭州市运河集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肖丽娟介绍,这座手工艺活态馆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201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杭州“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的场馆之一。作为中国刀剪剑、伞和扇三大博物馆特色分馆,手工艺活态馆是对博物馆静态陈列的动态延伸,同时延续了以非遗手工艺为中心的主题特色。
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各个历史场景,还可以学习制剪、制伞、制扇等非遗手工技艺。
活态馆里,两位师傅正在玻璃橱窗里烧铁制剪,为人们展示张小泉剪刀最原汁原味的制作工序。“乒乒乓乓”的煅铁声引来许多人围观,纷纷点赞工艺之精湛。让参观者现场体验传统手工艺,是活态馆的功能之一。“我们这里设置了很多体验区,体验项目会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进行相应设计,比如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体验黏土制作;7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制作杭州有名的油纸伞;14以上及成人则可以尝试木雕书签、刺绣等。”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说,活态馆已成为杭州不少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每到周末,就会有很多学生前来参与体验活动。
“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民间技艺,才能吸引人们的兴趣,把技艺传承下去。否则,技艺可就真成了‘记忆’。”在黄杨木雕展示区,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张燕萍正向徒弟传授雕刻技巧。
除了《持花菩萨》、《霓裳羽衣曲》等传统的木雕摆件,张燕萍还创作了《同乐》、《欢天喜地》等比较现代化的作品以及书签、汽车挂件、项链等产品。在她看来,这些与现代生活相关的产品,也是传统手工艺获得更多生机的方式之一。“群众喜爱,市场认可,传统手工艺才能越走越远。”在活态馆里,这是众多工艺美术师、非遗传承人的共识。
28岁的余万伦是四川泸州油纸伞第七代传承人。他已经在馆里做了4年油纸伞,想要努力弘扬历经400余年,而今却被现代伞业强烈冲击的油纸伞文化。一把伞的做法,多达96道工序,余万伦埋头于纸伞间,说话时仍在不停忙碌。“一天能收入七八千元,买伞的人里本地人、游客都有。”如何让这门手艺存在下去,如今已不是余万伦主要考虑的问题,他思索更多的,是如何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让油纸伞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观。
大运河为杭州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活态文化遗产,如今,这些传统手工艺又携带着杭州和大运河的文化符号,以全新的活力和风姿,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
(来源:淮海晚报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