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不是药神》火了
豆瓣华语电影top10榜上
它已排到了第9名且还可能攀升
片中主角原型陆勇
3年前曾接受过记者专访
7月4日晚再次与记者面对面
他平静地说:
我不是神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1
电影火爆后,陆勇被很多媒体追访
人物小传
陆勇在无锡经营一家针织品出口企业,一家人生活优渥。但命运偏偏开起了玩笑。2002年,陆勇被确诊得了“慢粒细胞白血病”,吃了2年正版“格列卫”(此药可让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10年生存率,从以前的不到50%,增加到现在的90%左右,并且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的他花费了60万元。
后来他改用价格低廉的印度仿制药,因为自己服用效果不错,热心的陆勇在病友群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并贴出了用药的检查数据。有病友联系了陆勇,寻求他的帮助,包括单子怎么填,购药的量多少等等。此后联系陆勇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帮助他们就成了陆勇做“老板”之外的另一项“工作”,代购仿制药人数一度达到数千人,陆勇成了病友们眼中的“药侠”。
2014年7月,陆勇被湖南沅江市检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提起公诉,引起巨大社会争议,后陆勇被无罪释放。
陆勇一下火车后,与记者边吃边聊
7月4日晚6点半,陆勇的火车到达了无锡东站。参加完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北京两场首映会,他便着急地赶回了无锡,厂里有不少事情要处理,也想念家人。
深青色的圆领T恤、烟灰色西装裤子、黑色背包外加行李箱,坐了5个多小时火车的陆勇精神不错,一边与记者寒暄,一边指着旁边正拿着摄像机拍摄的记者介绍说,“这是腾讯的记者,从北京来采访的,新京报的记者马上就到了。”从他的身上,完全没看到病人的样子,“我游泳每次能游1000米,去西藏旅游完全没有高原反应。”陆勇笑着说。
自电影开始宣传,陆续有几十家媒体与陆勇联系采访事项,电影提前首映后获得了不俗的口碑,要求采访陆勇的媒体就更多了,“微信、微博、邮件,我根本回复不过来。明后天,还有好几家媒体要来无锡。”陆勇感慨,这热闹劲儿让他想起了3年前自己刚出事那会,媒体记者给予了自己很多的帮助。
陆勇总说,“我不是神,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我每天最希望的就是不要有人找我咨询、买药,因为这样才说明大家都是健康的。”
2
回想与电影主创的沟通,陆勇说:“我与这部电影还是很有缘份。”
陆勇这次去北京参加《我不是药神》,是受到主创的邀请。清华大学首映礼上,徐峥看见陆勇,就跟看见老朋友一般,“他握着我的手,问我身体好不好,最近忙不忙?”陆勇笑着说,徐峥甚至很郑重地跟自己说,“我是小人物,你是大英雄,原型还是要跟主角分割开来的。”这句简单的话,让陆勇感动不已。
陆勇至今觉得与电影《我不是药神》是“缘分”。2015年5月的一天,编剧韩家女找到陆勇,坦言会根据他真实的经历要写个电影剧本,陆勇当时就答应了。为何答应的如此爽快,陆勇告诉记者,一想到可以通过电影让更多人关心理解病友,就很开心。所以从来没有谈过钱,对方把授权书寄给他他就签字了。
直到2015年名为《生命之路》(《我不是药神》曾用名)的剧本获得大奖,并引起了各界关注,陆勇才发现这就是讲述自己故事的剧本。到了2016年年底,电影《我不是药神》前期预告片开始广泛传播。2017年3月电影在南京开机,陆勇还到现场与主创制片交流,讲了自己的故事经历以及身边病友的状态情况,这个群体到底是怎么样的。
3
陆勇回忆那些年、那些经历的整个过程,“我是自救,也是帮人”。
《我不是药神》故事里的程勇,比原型故事虚构的部分加入了更多“普通人”的元素,陆勇是白血病患者,而程勇不是。让主人公最开始离“正确”远一些,他的“唯利是图”就更清晰一些,之后情节的变化与人物曲线的变化也就更有了戏剧性。
在没看电影前,陆勇听闻剧情后曾很生气,他认为影片里徐峥扮演的角色程勇早期敛财的做法,会损害自己的形象。“我不是这样的人,我是一个白血病患者,我是自救,顺带也帮助大家。我和原型有差距,我没有贩卖过药品,没有赚一分钱,我帮了很多人。”陆勇反复澄清,但对于剧情,他也表示理解,“毕竟电影剧情需要”。
得知陆勇对电影剧情有想法,电影主创徐峥、宁浩等曾亲自到无锡拜访陆勇,耐心详细地跟他解释了整个电影创作,剧情的发展和整体构思,还邀请了陆勇参加北京首映礼。
陆勇第一次看《我不是药神》,就泪如雨下,太多的熟悉、太多的感触。无论是电影中受不了化疗自杀的病友吕受益,还是为了保护程勇不被抓而意外身亡的病友黄毛,陆勇都难掩悲痛,“在2002年到2004年那段时间,因为吃不起药自杀的、离婚的、离家出走的,真的太多太多了。”
影片中,假药贩子逼程勇交出仿制药的进货渠道,自己开始加价售卖,他跟程勇说:“这世上就一种病,穷病。”陆勇很认可这句话,他表示,自己是幸运的,家境比较殷实能吃得起药;有的病人为了省钱,一次原本要4粒药,他却只吃2粒;有得病人卖了房子,父母辞去工作陪着看病……听着陆勇说出很多病友的故事,太多的例子让人感到伤心。
4
“找我的患者越来越少,挺好的”,今天的陆勇已不必像前些年那样忙于和患者们联系。
电影里,程勇被判了5年有期徒刑,他在法庭上说:“看着这些病人,我心里难过,他们吃不起天价药,只能等死,甚至是自杀……我相信今后会好的,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所幸,因为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随着格列卫的降价和被列入医保、国产仿制药的上市以及进口抗癌药物零关税等一系列政策,单纯靠天价药续命的时代终于终结。
陆勇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2004年我成立了一个QQ群,里面100位患者,只有两个人吃得起正版药。吃正版药是什么概念?等于每天睁眼就需要800元,如果我不小心掉了一粒药,我都会去把它找回来。但现在,找我的患者越来越少,因为大家负担的起,也吃得起药了。”
记者手记:
身边很多无锡人都去看了《我不是药神》,一致感受是:上半场笑疯,下半场哭惨,它传递出巨大的人文关怀。
这类电影是传记电影下面的一个分类——社会英雄题材电影,其中中国观众最熟悉的,莫过于《辛德勒的名单》。
可以这么说,目前跟现实有关的中国电影里,还没有过能看到中国人在自己的社会成为一个拯救千万人生命的英雄,所以,它的拍摄意义毋庸置疑——
我们也需要英雄,哪怕他只是普通人。
(来源:江南晚报 编辑/李子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