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40年 | 我在南非当农民

2018年07月07日 16:09:23 | 来源:南通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李卫冲·

  我的农场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以东50公里处,208亩地。在南非华人中,提到“老李农场”,还是挺有名的,因为他们吃的蔬菜和豆腐,大多来自这里。

  我是启东市近海镇人,兄弟5个,我是老大。小时候家里穷,初中成绩很好,但上不起了。改革开放不久,启海一带的建筑队伍闯荡上海,我就跟着去,在工地上管材料,做了5年。之后,我到新疆乌鲁木齐做豆腐,一待就是15年,最红火的时候,当地市场几乎被我包了。后来做豆腐的人多了,我就回来了。

  来南非纯属偶然。2002年左右,老四李锦冲跟一个东北老板在南非做豆腐,做了半年,有3万多元工钱老板拖着不给。为帮老四要钱,2003年4月,我到了南非。要债时,那个老板说要把豆腐店抵给我们。老四告诉我,当地市场行情很好,一公斤黄豆在启东老家赚两三元,在南非可以赚20多元。我一听,这个事能做,就决定和老四一起留下来做豆腐。但接过来后,才知道上当了:原先给那个老板做豆腐的四五个人,全部在当地单干了。

  市场就这么大,怎么办?我们硬着头皮,从每天二三十斤黄豆做起。别人做豆腐一般磨两道,一公斤黄豆能出12块豆腐;我们坚持只磨一道,又是用卤水点浆,绝不放防腐剂。尽管一公斤黄豆只出9块豆腐,但有弹性、好吃啊,当地人识货,全要买我们的豆腐,慢慢地“老李豆腐”有了名气。

“老李农场”生产的豆制品。

  生意好起来了,一年之后,我把另外三个兄弟也叫到南非来,大家一起做,一天能做到四百公斤豆子。那个时候,钱就比较好赚了,手头也有了积蓄。2007年,在离我们租住地方两公里远,有一对英国老夫妇要回国,想把手头的农场卖掉。208亩地,要200万兰特。我一看,光那个房子就不止啊。女儿懂英文,我就让她替我去谈判。到领事那签字的时候,我穿了双干活时的破鞋子。女儿就跟老夫妇说,我爸爸是个农民,没多少钱,再减一点吧。老太太不同意,但老先生很爽快,最终130万兰特成交,相当于花100万元左右人民币买了下来。

  一开始,和周围南非人的农场一样,我们的农场也就种种玉米。后来我发现到南非的华人越来越多,大家身在异乡,都想吃“中国蔬菜”,就在房前屋后试着种种。这一试,发现南非的土地真好啊,什么蔬菜都能长。不过,当地的土地存不住水,要种菜就得打井。前3口井,我们用了两年就抽不到水了,不得不打第四口井。一开始,花了40万元,打到200米深时,还看不到水,连打井的工人都劝我们放弃。我说不行,没有水,农场就弄不下去啊,再打50米!果然,到246米深时,一个水柱冲了上来。喝一口,比矿泉水还甜。那天晚上,我们兄弟喝酒祝贺,那个开心啊。这口井一小时能抽36吨水,到今年已经6个年头,农场全靠这口井。

 

  在我的农场里,油菜、白菜、萝卜、丝瓜、茄子,有40多种蔬菜,是南非最大的绿色蔬菜基地,每年仅施肥的鸡粪就要3000多吨。因为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我的蔬菜很受欢迎。有一次在市场上,看到买我菜的人排了几十米长,我就问为什么买菜还要排队啊?他们告诉我,同样一棵青菜,我家的菜炒后就是糯的,别人家的菜就是硬的。现在,周边城市甚至周边国家,华人吃的大多是我家的菜。不仅我的农场种菜,老三也在外租了150亩地种菜,供不应求。这几年,我把启海人爱吃的洋扁豆、毛豆、鸡毛菜都引种过去了,今年又开始种山药,十几块钱一斤,好卖得很。豆腐仍然在做,蔬菜、豆腐各占收入的一半。

  有一次,中国驻南非大使馆派人找到我们农场,说要请我们帮个忙。原来,当地一个叫斯费索的农民找到大使馆,提出要向中国菜农学习种菜技术。第二天,我就跟大使馆人员到斯费索的地里看看。原来,当地人种土豆,就是平地上种,不打垄,还天天浇水。后来,我把斯费索带到我们农场培训了10天,走的时候还送给他一些蔬菜种子,当年他的农场就获得了好收成。再次到我们农场时,斯费索高兴地抱着我不放。为这件事,南非内政部还专门写信给我国大使馆表示感谢。这些年,我们已经多次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培训,驻南非大使馆称赞我们 “种菜做豆腐也可以传播中非友谊、弘扬中国文化”。

  其实,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别人的国土上,要低调,能帮忙的就帮忙,都是力所能及的事,又不是特意付出什么。我们和周边的邻居处得很融洽,他们经常送些猪、羊过来,我们就回送些蔬菜、豆腐。我的农场里,先先后后有几十名黑人在帮我种菜、做豆腐,大家关系特别好。有的跟了我们十几年,连启海话都会讲了。我们兄弟开玩笑说,千万不能再用老家方言批评他们,他们听得懂。

  现在,我们兄弟及家人,除了老父亲老母亲,老老少少20余人都在南非。2010年,我们把父母也接过来待了3年,后来老人说叶落归根,要回来。我们兄弟5个就商量,每人每次两个半月,不管农场活多忙,轮到谁谁就回老家照看父母。父亲今年83岁、母亲84岁,我们兄弟想,这几年不陪好他们,良心上过不去。

  在当地华人圈,我们是唯一的农民,但大家都很尊重我们。老李农场也成了一块招牌,不管哪任大使、总领事,以及国内来南非的代表团,一般都要到农场来看看,都说要认识认识老李。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专门接见在南非的华商华侨,在场从江苏出来的,就我和陈辉两人。每年新年聚会,驻南非大使馆都要喊我去。有一次,大使叫我讲两句。我说我没有文化,就两句话:家和万事兴,和气能生财。如果要加横批的话,就是“诚实做人”,做生意要诚实,做人要诚实,其他没什么。我很满足、很知足,如果不走出国门、不到南非,留在启东,一个农民,谁认识我啊。

  (来源:南通发布 编辑/钱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