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说再见!一位常州人与“长江女神”淇淇的22年

2018年07月10日 17:14:35 | 来源:我苏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刘仁俊登上央视《朗读者》节目 讲述与淇淇的故事

  “白鱀豚在长江里没有天敌,它唯一的敌人就是人。”尽管已经过了将近40年,刘仁俊提到淇淇的遭遇时,声音里仍然满是心疼。

  刘仁俊,1940年生,常州武进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白鱀豚专家。

  从上一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刘仁俊和他的同事对生活在长江中的鲸类动物进行了二十多年的追踪研究。1980年1月11日,一个雨雪交加的夜晚,刘仁俊接到湖南城陵矶水产收购站的一个电话,一条活体的白鱀豚被当地人捕获。刘仁俊连夜赶往现场,把它带离了长江。此后二十二年,他与这条白鱀豚形影不离,而这条白鱀豚也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淇淇。

  “淇淇在世界上是有名的。”

1

  淡水豚视频资料图

  初见淇淇,刘仁俊的心情有点复杂。

  被称为“长江女神”的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几千万年以前,它们就生活在长江,被称为“活化石”。1984年,白鱀豚被加入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1986年,白鱀豚的宏观数量已不足300头,被列为“濒危(EN)”物种。到1996年,已变成了“极危(CR)”。

  在这种情况下,淇淇的出现不失为一个惊喜,但当刘仁俊看到它时,却一时无措——当担架托起137斤的淇淇,他看到淇淇的背部被捕捞的铁钩戳了两个大洞,已经化脓发臭。

1

  “我刚开始养白鱀豚,没有经验啊。”

  后来,刘仁俊曾请北京动物园的两个兽医帮忙医治,但半年过去也未见好转。百般思量之后,他决定给给淇淇做一个特制的“背心”。他用生肌散、云南白药等给淇淇配好药敷上,然后用四层消毒纱布做成的“背心”把它包裹起来。5天以后,奇迹出现了。

1

  “皮肤烂掉的伤全部都好了,你说多好。”78岁的刘仁俊说起这段往事的时候,眼睛里闪着光,仿佛又看到了淇淇灵动的身影,回到了那些相伴的日子……

1

  相识,他们小心翼翼。刘仁俊给淇淇喂食小鱼,警惕的淇淇一开始离得远远的,然后一点点尝试接近,慢慢地游到他的手边,叼走小鱼。

1

  淡水豚视频资料图

  相熟,他们嬉戏玩闹。淇淇越来越像一个调皮的小孩,会高兴,会示好,也会发脾气。会拍打水花浇湿他,也会在咬住他的手指时,赶紧把嘴巴张开。“有一次我喂它,它咬住了我的手指,但是它马上松开了,你说它多好啊。”

1

  而对刘仁俊来说,最遗憾的就是在淇淇有生之年,没能给它找一个伴。

  1986年,研究所捕到过两头白鱀豚,一只叫连连,一只叫珍珍,连连是父亲,珍珍是女儿。珍珍的到来,让淇淇不再孤单,但它们从陌生到熟悉,还没能真正建立起亲密的关系,珍珍就因为间质性肺炎去世了。

1

  淡水豚视频资料图

  其后,刘仁俊再也没能找到一只雌性白鱀豚,与淇淇配对。“(上世纪)九十年代几乎就再也看不到白鱀豚的身影了。”刘仁俊深深感慨。

1

  2002年7月14日,一个电话让刘仁俊心碎不已——淇淇离开了。它,没说再见;他,没有告别。

刘仁俊朗读《大自然的享受》献给淇淇

  淇淇,成为一个标志。刘仁俊动容地说:“它造就了一代科学家,要是没有白鱀豚这个研究,就不能有长江江豚保护的成功,淇淇在世界上是有名的,人家一说淇淇就竖大拇指。”

1

  “功能性灭绝”,这是目前白鱀豚命运的定语。“功能性灭绝并非消失,希望它出现在长江的某个地方。”刘仁俊说,白鳍豚保护区已经建好了。尽管渺茫,刘仁俊和我们依然怀揣一丝希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再在长江的某一个地方,看到白鱀豚一跃而出的光芒。

  “还有可能的时候,我们大家行动起来,这就是我们很大一个功劳。”

  来源:央视网、央视《朗读者》节目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