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雕版大师恢复“活字印刷” 《唐诗三百首》要刻2万多个木活字

2018年07月12日 09:51:46 | 来源:扬州网-扬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陈义时展示已经刊刻好的部分活字

陈义时展示已经刊刻好的部分活字

刷印的样稿

刷印的样稿

已刻好的活字

已刻好的活字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大杰出贡献,根据文献记载,活字印刷术由毕昇于北宋庆历年间发明,至今已有1000多年。扬州是中国古代印刷的重镇,现有史料证明,扬州最早的活字印刷书籍是清雍正年间的《硃批谕旨》。记者昨了解到,扬州雕版印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义时,再次恢复“活字印刷”,刊刻2万多字的《唐诗三百首》。

  弥补雕版诸多不足

  过去用于修补破损的版片

  扬州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版印刷技艺的主体传承城市,陈义时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一辈子都在从事雕版印刷,但陈义时一开始学的却是活字印刷。“我11岁到高旻寺里学习雕版,当时有一大批版片,包括《四明丛书》等,因为年代久远,版片破损严重,就用活字印刷的方式对版片进行修补。”

  陈义时介绍,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都是中国古代在印刷史上的伟大发明,雕版印刷早于活字印刷几百年,对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但也存在着明显缺点,如刻版费时费工费料,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时间;存放版片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的价值就不大了;如果版片上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甚至需要整块版重新雕刻。活字印刷的出现,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用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其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选刊《唐诗三百首》

  2万多个木活字身材一致

  “现在雕版印刷的传承还是不错的,但扬州活字印刷技艺则很少有人知道,今年我也70多岁了,就想把活字印刷的技艺再度恢复起来,也给扬州留下一些文明记忆。”陈义时说,选择《唐诗三百首》作为活字印刷的母本,按照排版的序列,整本《唐诗三百首》需要80多块版片,每块版片上有300多字,一共有2万多字,也就是需要准备2万多个木活字。

  “因为是首次刊刻,所以每个字都要有木活字,这样在印刷时,就比较方便了。”陈义时说道,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相比,之前的准备工作非常费时费力,都是为了最后的呈现,追求最好的效果。

  在陈义时工作室的桌面上,摆放着很多已经加工好的木字丁,都是梨木材质,上好的梨木具有吸墨性强、不易虫蛀的特点,先是加工成为大小一致的木丁,长宽均为1cm,高2.4cm。这些木丁都是锯子锯出来,然后手工打磨,保证每个木丁的高度大小一样,在刷印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偏差。木丁制作好后,按照字模进行刻字,再按照内容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再根据版面的实际大小进行调整,最后涂墨印刷。

  记者看到,陈义时已经试刷了几个版片,字体娟秀,排列齐整,古韵盎然。“我现在一天能刻几十个字,还有女儿和徒弟们一起参与刻,按照既定的速度,能够在明年4月份完成,让《唐诗三百首》面世。”

  计划刊刻10万个活字

  将来刊印《论语》等经典

  陈义时介绍,这次准备刊刻2万多个木活字,今后还将刊刻其他木活字,准备刻10万个木活字。“常用字大概有5000个,其中有一些是最常用的,如古人喜欢用的‘之乎者也’,这些木活字每个都要刻个几十个,这样才够用,等到刊刻10万个木活字后,基本上什么书都能印刷出来了。”

  陈义时说,在《唐诗三百首》之后,他还将准备刊刻《鬼谷子》《论语》,以及四大名著等,让活字印刷在扬州再度“活”起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