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修复天宁寺 常州75岁非遗传承人仍在苦寻良徒

2018年07月26日 10:58:45 | 来源:中国常州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常武地区传统式房屋的墙门、屋脊、回廊上,流行用泥灰雕塑飞禽走兽、八结花卉等图像,寓意宅屋高贵吉祥、兴旺发达、幸福安康。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民房民居不断被拆除,泥灰雕塑已经较为罕见,除了在一些园林、寺庙建筑仍可见。在常州就有这么一位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泥灰雕塑类传承人——程小毛。

  十几岁就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有所成

  泥灰雕塑技艺可追溯至封建皇朝的殿堂、衙门、寺庙等古建筑的装饰,乡村富豪官僚的住宅为体现高贵身份也逐步引入了与身份地位相称的动物花卉雕塑,以装饰美化门楼、回廊、照墙。村民为祈求气象安康、简单小型雕塑也就进入了民居。为适应农村市场装饰需求,能工巧匠也反复揣摩,不断学习、完善,形成了一套纯手工操作的泥灰雕塑技艺。

  常州地区的泥灰雕塑历史,由于它是一种民间美术技艺,清代以前的资料已无据可查。可以追溯的只能从1860年出土的泥灰雕塑代表人物陆黄昌开始,陆黄昌传至他的徒弟吴继章,吴继章传至他的徒弟程小毛。而程小毛也正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

  1943年,程小毛出生于龙虎塘,祖辈以农为业。他从小喜欢画画,初中时绘画作品经常被老师拿到六个班级去展览临摹。上世纪六十年代,拜师父吴继章学艺,自此走上了泥灰雕塑艺术道路。他笑称:“如果当年不是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或许还能成为一名画家呢。”

  程小毛从师时,师父吴继章也近50岁了,雕塑手艺十分拿手。程小毛为提高自己的雕塑水平,往往带着泥灰回家琢磨,深夜不辍。由于他学艺刻苦,专心研习,不仅继承了师父的绝活,而且在造型规格、气派和动物、人物塑造等方面均有超越前人的作品问世,工艺也日趋精湛、完美。

  程小毛泥灰雕塑在本地居民门楼作品中由于拆迁而存量较少,多数存在于常武周边地区的寺庙、宗祠、陵园、乐园、店堂、围廊、照墙等处。如天宁寺屋脊上的双龙戏珠、鳌角戏水、飞檐翘角,常州市德泰恒的狮子,武进礼嘉王氏宗祠的如意吉祥,横山桥大林寺、白龙庙的八仙过海、狮子戏球,新安三圣寺的亭台楼阁、《西游记》人物雕像,江阴璜土华西服装集团的围廊花窗、奔马飞鹰和《三国演义》人物雕像,其他还有湟里、孟河等寺庙,乐园的龙、凤、鹤、鹿等动物雕塑,无不栩栩如生。

  多次参与天宁寺修复工程,与松纯结缘

  雕饰制作是一项细工活,从造型到塑造到抹灰,既要运用力学原理,还要把握干湿程度,技术含量较高。

  如何造型,这是雕塑过程中最难的一件事。程小毛总结出几点要求:“首先本人要热爱这项工作,其次是要有绘画艺术,其三是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其四是要有刻苦创业的事业心。”而程小毛就是一位自小喜欢绘画,学艺后不怕吃苦,累活争着干,苦活抢着做,即使收工后还要带块灰泥回家留作深更半夜,反复造型、揣摩的有心人。

  程小毛介绍:“纸上的作品要搬到墙上、脊上也是一个难点,牵涉到按比例收放的数学知识,所以学艺者没有文化是搞不好泥灰雕塑的。”

  从1981年开始,程小毛多次参与天宁寺的修复工作,这极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也锻炼了他的勇气。2012年修复天宁寺四大金刚殿,当时因为年事已高,程小毛便一口回绝了。时任天宁寺方丈松纯邀请他过来,对他讲了几句话,令程小毛改变了主意。

  松纯说:“我已经86岁了,还在岗位上,你才70岁却不干了。寺里翻新来翻新去,属你的手艺最好,我还是相信你,只要我在这里,就会让你来做。”于是程小毛带着手底下10个人,做了1个月半月,才将大殿的瓦重新更换,并将屋脊上的龙塑好。

年过七旬还不停工,有心招徒却无人愿学

  程小毛今年已经75岁,去年还在红梅公园的红梅阁大殿。“今年如果不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开刀的话,应该还在外面工作呢。”

  40多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帮私人屋脊做泥灰雕塑的时候,程小毛不小心从两层楼高的跳板上摔下来,摔下去后大约20分钟才醒过来,而且没去医院看。当时湖塘还有个项目要赶工,于是第二天程小毛就去上工了,这就为他的腰椎间盘突出埋下了隐患,直到一个多月之前,程小毛才去医院做了手术。

  记者在他家中采访时,程小毛还拄着拐杖,腰上绑着绷带。在问到等身体恢复,还会不会出去工作时,他说:“如果我不做,常州地区方圆十里就找不到人来做了。”

  程小毛带了九个徒弟,然而每个徒弟学着学着就不干了,这令他很伤心。有的徒弟晴天要干活,下雨天让他来学习,他却说不如在家打打牌、打打麻将。学泥灰雕塑是一件是累活,很吃力,因为大多数时间要在屋顶上干活,瓦面不平整,危险系数高。有的徒弟认为,就算学出来也没活干,因为师父的名气大,等师父不干了,他们的年纪也大了。最重要的一点是,学泥灰雕塑要有绘画天赋,而他们大多没有这样的基础。

  程小毛带的徒弟中,有三人手艺较好,但仅能做屋脊、墙门,放在地上的熊猫和鹤、鹿,其他雕塑几乎无人涉足。“有些技艺是师傅教不来的,要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领悟,要有对美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面对这门将来有可能会失传的技艺,程小毛很是担心,他愿意倾囊相授,奈何没人愿意学。

  对于这一非遗项目苦寻传承人的尴尬境地,龙虎塘街道文教科也一直在关注并在积极探索如何打破这一困境,下一步,文教科将考虑将这一传统美术非遗项目以另一种传承方式走进校园,通过小手拉大手,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和传承的行列。

  (来源/中国常州网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