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创作者诞辰百年,无锡籍作家肖波为马可立传

2018年07月28日 12:02:08 | 来源:江南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当《南泥湾》的旋律又一次响起,很多人会情不自禁跟着哼唱。当年,人民音乐家马可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了《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等经典歌曲。今年正值马可诞辰百年,无锡籍作家肖波历时近30年,终于完成了记录马可音乐生涯的《人生之歌》。本周日9:30,《人生之歌》将在无锡市图书馆五楼多功能厅首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史志工作者被音乐家吸引

  马可,1918年生于徐州,我国现当代著名音乐家、音乐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创作、研究和音乐教育事业;肖波,1947年生于无锡,1969年下放至苏北务农,后到徐州的煤矿做工,又进学校教书,1986年起在史志部门工作直至退休,出版过多部作品。一位专职于史志类书籍纂修的无锡籍作家,怎么会对徐州籍音乐家产生兴趣?原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肖波参与编撰《徐州市志》时,第一次接触了马可的生平简介,联想到这位徐州籍音乐家许多耳熟能详、深入人心的歌曲,便对他的音乐生涯萌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赞颂的心愿。但市志的人物简述篇幅有限,不可能给予马可全方位、详尽的记载。“我就想写一本书,一本反映人民音乐家马可传奇般经历的书。”肖波想让更多人知道《南泥湾》等歌曲的创作背景,想让人们了解延安文艺工作者在构建中国民族新歌剧历程中的艰辛付出。肖波的想法很好,但付诸实践很难,为了给马可立传,他准备了将近30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肖波到上海、徐州、南京等地搜集资料,但发现有关马可的详细资料寥寥无几。写书一事就一直拖到了本世纪初。当看到某些文艺作品变成了纯粹的娱乐消遣,当听到有人将大名鼎鼎的中国音乐家马可与西方的马可·波罗混为一谈的时候,他更感到心寒。想到2018年就是马可的百年诞辰,肖波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了。于是,他翻出了手头长年保存的马可材料,零零碎碎但格外珍贵。在此基础上,他开始继续走访、采风。

  35万字生动呈现马可一生

  肖波2013年回到无锡定居,2016年正式动笔写马可,今年3月,《人生之歌》完稿。正因为《人生之歌》成书于无锡,肖波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家乡人的诸多帮助,无锡市图书馆,江南大学的老师,无锡市收藏家协会,宜兴市作协、音协,无锡市知青文化研究会……这些都是肖波一遍遍感谢的对象,他们帮肖波搜集、复印资料,认真校对书稿。尤其是无锡市图书馆提供的旧报刊复印件,上面有马可发表的文章,帮了肖波的大忙。《人生之歌》出版前,江苏人民出版社让肖波联系了马可的家属,并把书稿寄给对方过目。马可的小女儿马海玲代表全家在电话中向肖波表达了谢意,称这么多年来,他们请人写过,自己也写过马可的传记,但都没写好,肖波做到了。她忍不住问肖波,“我们家的事你怎么都知道?”肖波觉得这句话是对他这本书的最大肯定。

  近日,非虚构文学《人生之歌》正式出版,全书约35万字,由乡音彭城、热血河山、颂歌红日、征战东北、情深华夏、曲作终身等六个主要篇章组成。肖波以生动、翔实的笔触,再现了马可的幼童时期、学生时期、中原时期、陕北时期、东北时期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积极投身革命音乐事业,创作出了诸多经典作品的传奇历程,记录了马可从一个爱国主义者成长为一名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的蜕变过程。值得一提的是,肖波在史料中发现,马可也曾来过无锡,听过锡剧。肖波是史志工作者,也是作家。因此,他的文字有史实基础又不失艺术性与可读性。读他的马可传记,会读出小说的代入感,画面感很强。在马可诞辰百年之际,《人生之歌》将是对马可“人生之歌”的最好纪念。 (晚报记者 张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