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阳街道,一位精神矍铄的八旬老人,他叫做张士栋。他爱写笔记,做剪报,整理家族档案。
这些或斑驳、或毁损的历史物件,无不诉说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沧桑故事”。
1
张士栋从小就受到家族影响,热爱读书写字。“我是六岁读书,上了五年私塾,解放后不许读私塾了,我就自己读《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孝经》等。”
解放后,他正好该上中学了,可当地没有中学,他的祖父母则搬到新浦贾圩租房,为他读六年中学,打下了基础。张士栋感慨道:我的祖父母,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我的祖母张蒋氏。她直到1989年,以93岁高龄去世。她对我的影响更深。张士栋的祖母,叫做蒋兰珍,曾是新县(现朝阳街道)马山大队的接生员。
在张士栋收藏的老照片中,有一张他们摄于1984年的“全家福”。据他回忆,当时大儿子即将参军入伍,离开家乡,于是一家几口便带着奶奶在朝阳礼堂拍摄了这张照片。这也是目前他们家唯一留存有“祖母”肖像的一张照片。
2
在张士栋收藏的一堆“家庭档案”里,他最视为珍宝的是他从军期间留下的各种“老物件”——兵役证、复员军人等众多证明书,而这些“珍宝”都被他贴心地放置在了一件老旧泛黄的“边疆部队慰问袋”中。
这件珍贵的“边疆部队慰问袋”,是1957年10月张士栋在云南当测绘兵期间,云南省政府和昆明军区下部队慰问时,所获得的。至今已有61年的历史。
当测绘兵的岁月是艰苦卓绝的。云南是多民族省份,地形奇特,气候落差明显,滇东一年四季温暖如春,滇南终年无霜,滇西北则高山深谷终年积雪。测绘兵走遍大江南北搞测绘,他们的足迹踏上过云贵高原、四川、两广、湖南、西藏、新疆、青海等地,有的人在很多难爬的高峰上用红漆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作为永久的纪念。“而在这么多得地方,云南称得上是连云港测绘兵的第二故乡。因为我们在云南整整呆了七年,几乎走遍云南的每个角落。”张士栋回忆道。
3
老照片中的流光岁月
张士栋保存的更多的,是大量当年在云南当测绘兵的那些老照片,虽然大部分都是集体照,而他因为种种原因,出镜稀少,但看到这些黑白发黄的老照片,看到那些战友的音容笑貌,他的思绪总不免回到那个在云南战天斗地、荡气回肠的革命年代。
据张士栋回忆:有一次,100名测绘兵自爱碧江短暂集中时,正好碰上500多名土匪包围县城。县城里只有几十名警察,形势危急。战士们于是端起冲锋枪担负起保卫县城和百姓的重任。经过一番猛打猛冲,他们给敌人以重创,土匪全部被剿灭和俘虏。其中一个连云港小战士一人就俘虏了七个土匪,受到昆明军区表彰。而在另一次与土匪的战斗中,张士栋意外遭到土匪的“冷枪”,子弹洞穿了他的左下腋窝,留下了相随一生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