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几个月前还是一片翠绿的田野,如今五十余幢大楼的巨大骨架已经拔地而起。工地上塔吊如林,人来车往,呈现出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
1980年7月,花园新村开工4个多月时,复旦大学新闻系两名学员走进工地,了解这个当时在全市规模最大的新型住宅区的建设进展。上面这段话,是当月3日他们在本报发表的报道中描述的工地场景。
花园新村精心设计,大楼外表色彩绚烂,严格要求质量,不仅考虑到楼房的牢固、抗震,还力求住房舒适、安静、方便、卫生。由于人民生活需要,常州市第一次在这类住宅中安装了抽水马桶。
1980年正在建设中的花园新村,是当时全市规模最大的新型住宅区。这里,寄托着无数市民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浦炳炎 摄
如今,常州新建小区各具风格、各有特点,体现了人们多元化的住房需求和居住观念。这是花园新村斜对面的云山诗意小区。 夏晨希 摄
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当年的新型住宅区早已被各种“后起之秀”赶超,住宅小区也从注重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逐渐转变到注重享受生活和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2008年,在花园新村斜对面,云山诗意巍然屹立。这个小区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由琴韵居、诗意居、棋乐居三大组团构成,追求整洁简约的建筑风格,重视黑、白、灰,点、线、面的有机构成,以粉墙黛瓦、轩窗、汉阙、马头墙、抱鼓石等传统元素,营造“小桥院落人家”的诗意生活。
云山诗意倡导东方文化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既是对中国传统的尊重,又顺应了中国人的情感和生活需求。2011年,云山诗意成立了道德讲堂,先后受到中央和省多次表彰。作为全市道德讲堂的发源地,钟楼区道德讲堂总堂于2013年11月29日在云山诗意道德讲堂内成立并揭牌,每月定期开展全区性道德讲堂活动。
2015年9月,在云山诗意小区西侧一片杂乱的空地上,建成了常州市首个足球主题公园。该公园占地面积8400多平方米,共建有4个5人制足球场、1个3人制足球场、1个篮球场。
近年来,市民的住房需求和居住观念悄然改变。人们更注重舒适、安全、健康和好的空气质量,更注重项目周边的学校、医院、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公共交通等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