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传承】兴化脸谱绘画

2018年08月05日 11:24:01 | 来源:兴化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戏曲脸谱艺术早在远古图腾时代就有文字记载,经过4000年的传承与弘扬,可谓是源远流长,它是我国传统戏曲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绘画、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

  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江苏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兴化地处江淮之间,原为黄海滩涂,这里是北方文化与吴文化的过渡区、交汇区,千百年来,南北文化、习俗对兴化有着较深的影响,和全国一样,戏剧脸谱艺术在百里水乡这块神奇的土地有了传承与发展。

  百年历史的吴氏家族是苏中、苏北一带小有名气的梨园世家,全家三代人与戏曲结缘,祖孙三代唱戏。祖父吴春林(癞红子,1868年出生,13岁开始学唱戏,后带领戏曲班底在苏中、苏北一带演戏)。吴氏第二代传人吴通斌自幼随父在京班学戏,都是扮演的花脸,由于演艺高超,后成为苏北里下河地区的著名花脸演员。吴氏家族笫三代传人吴红顺6岁随父学练武功,吴氏家族三代人与京剧结缘都是唱的花脸戏,可以说是“京剧艺术世家”。祖传家学渊源熏陶,使幼年的吴红顺对京剧艺术和脸谱绘画艺术就有一种亲近感,平时的耳濡目染,便为他后来成为一名出色的勾画艺术脸谱的行家里手奠定了基础。


为票友画脸谱。

  勾画匠人吴红顺师傅介绍说:脸谱是我国戏曲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是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用写意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舞台人物性格和面貌的特征。脸谱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僧道脸”“太监脸”“元宝脸”“象形脸”“神仙脸”“丑角脸”“英雄”“小妖脸”等13种。一般分勾脸以及俊、扮两种,性格特征鲜明的多用勾脸,基本上属于戏曲中净、丑两个行当(少数老生、武生和极个别的旦角也勾脸)。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状元宰相李春芳、著名文学家宗臣的艺人们在府邸演出,就已经用粉墨、油彩、黑烟子直接在脸部勾画,这样就逐渐产生了脸谱。

  吴氏后裔吴红顺9岁时便在儿童京剧团学唱花脸戏,从那时候起他不但迷上了京剧花脸唱腔,同吋还迷上了勾画脸谱这门绘画艺术。

  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艺术,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图案勾画眉眼面颊,结合夸张的鼻窝、嘴窝来刻画面部表情。无论是生、旦、净、丑,开朗乐观的脸谱,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总是舒眉展眼,象征着人的性格。吴红顺师傅对“兴化戏曲脸谱”绘画艺术精益求精,制作出神入化。他耗费多年心血绘画精致的脸谱,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苏北里下河水乡兴化戏曲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一朵奇葩。从一幅幅精美的脸谱中,人们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人文价值。


讲述脸谱故事。

  “兴化戏曲脸谱”绘画主要材料、工具有:各种油画颜料、广告色、黑墨汁、白纸、茶杯、冒筒、扇面、蛋品、挂历、镜屏等。勾画“兴化戏曲脸谱”首先用铅笔在平面白纸上轻描,描红完成后再用油画或广告色打底,待底色彻底吹干后,然后再用各种所需颜料来勾画,经过艺术加工后即成为脸谱作品。红色在作为面部主色使用时,除可以表现人物的面貌肤色外,主要还是体现人物的忠厚正义的秉性,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黑色既作肤色标志,亦代表人物的正直豪爽的性格,如《打龙袍》中的包拯。白色有两种类型,一种水白粉色(称水粉脸),一种油白色(称油白脸),二者象征意义不一,如《岳传》中的秦桧、《海瑞罢官》中的严嵩。以上仅是脸谱的一部分。

  “兴化戏曲脸谱”绘画艺术,经过无数人长期的艰苦努力,终于有了今天的五彩缤纷、辉煌灿烂的艺术境地。近看绘画匠人吴红顺师傅绘制各式“兴化戏曲脸谱”非常精致、美不胜收,达到了“远看颜色近看花”的艺术效果。“兴化戏曲脸谱”绘画,已不单纯是京剧艺术的象征,而已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并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民族气派,源于舞台、高于舞台,成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而享誉海内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