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新庄中国兵墓前祭拜 王光强 摄
淳化街上一处抗战工事遗址,战斗痕迹十分明显
守护新庄中国兵墓的邵翠明老人
最近,南京的大学生志愿者寻访一处牺牲的抗战老兵坟墓——“新庄中国兵墓”,引起社会关注,这也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南京保卫战阵亡士兵的墓地。8月5日,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的志愿者与记者一同再次探访新庄中国兵墓,志愿者们表示,亲临现场感受到了一种震撼,由衷希望能够重修老兵墓地,为无名烈士立碑,为好心守墓数十年的淳朴村民立传。
希望重修无名士兵墓
8月5日上午10点多,记者和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的志愿者们赶到青龙山公墓,并在公墓负责人带领下找到了新庄中国兵墓。
烈日当空,2008年4月26日迁址于此的两座墓相挨着,周围是莽莽的青龙山,曾经的南京保卫战外围战斗拼杀地。在中国兵墓的旁边,还有两座无主坟。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负责人钱肖松告诉记者,这确实是目前为止南京发现的唯一一处阵亡抗战士兵墓,意义重大。对于长期关注抗战老兵的人来说,更是将研究的视野一下子拉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时刻,仿佛又见到了中国士兵为保卫南京城而群情激奋以命相搏的场景。
钱肖松说,这一次他是受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的委托,现场探访新庄中国兵墓,他们有意重新修墓立碑,让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南京保卫战祭奠和纪念地。钱肖松现场咨询了公墓负责人,对方表示:“抗战老兵的事是大事,我们当然支持。”同时建议志愿者与相关方面协商确定此事。
很可能是淳化阻击日军的51师士兵
随后,记者跟随志愿者们又探访了位于淳化街上的一处抗战工事遗址。该遗址位于淳化街上一处拆迁工地附近。
据志愿者唐凯介绍,他长期关注南京保卫战史,这一处遗址是南京保卫战外围的淳化战斗遗址,属于一处轻机枪工事,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非常牢固,前方有三个轻机枪射击口。唐凯说,三个射击口的战斗痕迹都非常明显,大量的混凝土块被打落,显然是被侵华日军的直射火炮轰坏的。
“战斗痕迹如此明显的工事遗址,现在是很少见的。”唐凯呼吁,相关方面应该加强对该工事遗址的保护。
据唐凯介绍,南京保卫战主要分外线和复廓战斗,其中外线战斗中淳化是爆发恶战的战场之一。淳化战斗自1937年12月4日打响,至8日日军占领淳化为止,历时五天。进攻淳化一线阵地的日军为第9师团第18旅团第36联队等,并配属装甲车十余辆。中国守军为74军51师等部并配属战车部队一个排,防守淳化主阵地的是51师301团。
面对日军强大的炮火,中国军队利用构筑的碉堡工事进行了顽强抵抗,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毙伤日军五百人以上,击毙日军第36联队12中队中队长佐藤弥臧大尉。同样中国守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伤亡代价,第301团代团长纪鸿儒负重伤,官兵伤亡高达2300人以上。
那么,看过了“新庄中国兵墓”后,该如何进一步界定这两位中国兵的身份?对此,唐凯认为,从相关史料推断,两位战死在村民田地中的士兵应该是51师的士兵。不过,这还需要相关研究者进一步搜集资料,进行确定。
村民两代人守护阵亡士兵坟墓
5日下午,志愿者们和记者一起赶到江宁淳化的新庄村下庄17号,找到了73岁的村民邵翠明,正是她的公公易传荣和村民当年将两位阵亡士兵收殓,并就地埋葬在了易家自己祖坟的范围里。
邵翠明的公公于1969年去世,此后邵翠明的丈夫易太发和父亲一样,每年坚持为两位不相识的阵亡士兵扫墓祭奠,“每年的清明、冬至,都要为老祖宗和这两位士兵上坟烧纸,七月十五在家烧纸也都给两位士兵一起烧。”
邵翠明的二女儿易红香介绍,他们家人一直都把两位牺牲士兵当作去世的家人看待,“那么年轻就为国牺牲,是英雄啊,他们无儿无女,我们来供养,是很正常的事啊!”
据了解,2008年村里集中迁坟之前,曾经打算将这两位士兵墓迁移到另外一处,但是这样就不便于易家人扫墓祭奠,所以他们坚决反对,最终在迁到青龙山公墓时,“新庄中国兵墓”还是和他家的祖坟在一起。不仅如此,记者看到的中国兵墓旁边两座无主坟,也一直都是易家人在打扫祭奠。
志愿者们也感慨,易家人非常善良、淳朴,他们的行为值得敬佩。
邀守墓老人定期参加抗战老兵活动
在探访中,钱肖松表示,易家几代人的自发行为,保存了南京保卫战目前唯一一处阵亡士兵墓,对于这样的凡人善举,他们研究决定,让邵翠明老人享受和抗战老兵一样的照顾,会定期慰问老人,并邀请老人参加每年重阳节举办的老兵团聚活动。
钱肖松认为,邵奶奶把抗战老兵当家人,他们作为关爱老兵的志愿者组织,理应也把邵奶奶当家人。
易家一直务农,邵翠明的老伴易太发于去年11月因病去世。老伴去世后,邵翠明跟大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平时生活都能自理,心态也非常好。不过由于当初生孩子时受到惊吓,落下耳鸣、听力不好的毛病。钱肖松表示,有爱心企业为抗战老兵捐赠助听器,他愿意帮邵奶奶协调定制一套助听器,希望能让老人晚年更加幸福。
(来源:现代快报;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