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就拿位于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镇青墩遗址来说,各类遗迹组合丰富,空间分布完整,遗物时代明确,是西周至汉朝时期的遗址,被称为“青墩文化”。
厹犹,是一个古地名,又写做仇犹、叴由、仇由、仇犹、仇繇,甚至还有夙犹等10多种写法。从西周建厹犹国开始,迄今已有3000余年。那么,晓店青墩遗址和厹犹古国有什么文化渊源?宿迁市湖滨新区作协主办的《湖畔》杂志主编、市民间历史文化研究者王晓风对此进行了潜心研究和田园考察。本报分上、下两期,对研究成果进行解读。
遗址具有古国首都所在地可能性
在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镇的东侧,有个村落叫青墩村,青墩村得名就来源于青墩文化遗址。据王晓风介绍,早在1958年初,江苏省文管会的文物专家就对其进行考察。1959年初,淮阴专区文物普查组又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淮阴专区文物普查组作出调查报告称:“宿迁县青墩文化遗址应为一座多次堆积的古代文化遗址,其年代最早至新石器时代。”1963年,国家专业文物学术刊物《考古》第一期刊登《淮阴地区考古调查》中有这样的鉴定:“青墩文化遗址上层为60米厚的汉文化层,下层有1米厚的西周文化层……”同年,宿迁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7月,宿迁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至2009年,南京市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宿迁市博物馆多次对青墩文化遗址进行现场考察和挖掘。在以青墩文化遗址为中心500平方米范围内的战国到汉代的文化层考古探访中,发现有汉代冶铸窑炉遗迹6-7座,同时还发现了很多战国时期的宫殿或庙宇建筑的构件。出土了大量的筒瓦、瓦当、板瓦、陶器的碎片,以及部分石刀、石斧、石箭头等新时期时代的文物,还有大量的楚国蚁鼻钱、五铢钱等。有关专家推测认为,通过考古发现的实物证据,不排除这里是战国以前的一个王国首都所在地遗址的可能性。
随着考古的不断重大发现,吸引了全国众多文物考古专家和学者逐渐重视青墩的历史学术价值。2013年5月,青墩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淮一带最早人类文化蕃息之地
王晓风说,据各个时期的考古报告显示,青墩文化遗址最早的文化层为龙山文化遗迹,距今已有四五千年。龙山文化的年代是人类从蒙昧的原始时代向文明时代过度的文化。青墩出土的大量龙山文化的陶器说明,这里是江淮一带最早的人类文化蕃息之地。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不仅大量生产和使用了陶器,还形成了聚族而居的部落文化。而这一切,又都和江苏沿海一带人类文明早期的东夷部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宿迁在春秋时期,先后有过厹犹和钟吾两个小国,宿迁先民开创国家统治的年代,虽然无法确定具体年代,但从古至今的文史学者大都认为,宿迁境内最早的王国并非钟吾国,而是厹犹古国。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丁山在《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中说:“厹犹二字,甲骨文中就已见记载。”他认为,厹犹,有可能是九州之说的来源,而九州又是华夏的代称,因此,厹犹,这个上古年代的小国,不断引起史学界的极大关注。厹犹古国是否真实存在过?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这一直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谜题。人们只知道这个国家是由一帮夷狄部落组成的山区王国,后来被晋国(亦有称为鲁国所灭)所灭。但诸如该王国如何兴国,其所在位置以及其裔族下落如何等,都湮灭在历史的迷雾之中。
史学界学者认为厹犹古国在宿迁
历史上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个古国具体位置在现在的宿迁。如《汉书·地理志》曰:“临淮有厹犹县也。”《元和志》曰:“宿迁汉为厹犹。”《大明一统志》记曰:“宿迁县,汉置厹犹县,晋省。”《大清一统志》中记载:“宿迁县,汉置厹犹县,属临淮郡,后汉省。”《宿迁县志》中记载:“厹犹城,在县境,古国,汉县,后汉省。”
不过,也有部分人认为,厹犹国位于山西省盂县。唐《括地志》记载:“并州盂县外城,俗名原仇,夷狄之国也。”东汉高诱注《史记》曰:“仇由,近晋之狄国。”近年来,山西盂县对于厹犹古国的文化宣传力度很大,并宣布其境内发现仇犹河、仇犹山,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佐证了厹犹国确实在山西。但也有很多历史学家对此不予认可,史学界有很多学者认为:厹犹古国实际上位于现在的宿迁境内,汉初以后宿迁东境被汉王室定为厹犹县就是一个明证。
王晓风展示的同治年间《宿迁县志》之《纪事沿革表》中第一件大事即称:“周代,仇犹国旋亡,注:《路史·周世国名纪》。”但对于厹犹国位于宿迁何处,为何亡国,语焉不详。近年出版的《宿豫志·政区》中认为:“厹犹国为西周初期分封的子爵国,治所在今市洋河新区郑楼镇郑楼居委会。春秋末期为鲁国所灭。西汉置厹犹县,因于厹犹国故址得名。”虽然此说沿用旧志的说法,但由于考证不足,难以厘清历史的真相。
诸多历史资料佐证厹犹古国兴衰
王晓风为了考证厹犹古国和现在宿迁的关系,认真梳理了先秦时代和两汉时期的重要史籍,从中找到不少相关资料。
《史记·樗里子传》:“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兵,仇犹遂亡。”
《吕氏春秋》中记载较为详细:“仇犹之君将斩岸堙谷以迎钟,赤章蔓枝曰:诗云唯则定国,我胡以得是与智伯?夫智伯之为人也,贪而无信,必欲攻我而无道也,故为大钟方车二轨以还君,君因斩岸堙谷以迎钟,师比随之。弗听。有顷,谏之,君曰:大国为欢而子逆之,不祥。子释之。赤章蔓枝曰:为人臣而不忠贞,罪也!忠贞而不用,远身可也。断榖而行,至卫七日,而仇犹亡。”
《韩非子·说林》中记载:“智伯将伐仇犹,而道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仇由之君,仇由君大悦,除道将纳之。赤章蔓枝谏曰:不可,此小之所以事大也,而今也大以来,卒必随之,不可纳也。仇由君不听,遂纳之。赤章蔓枝因断榖而趣,至齐七月,而仇犹遂亡。”
西汉《淮南子》中记载:“夫仇由贪大钟之赂而亡其国。”
王晓风解释说,这些记载的大概意思是说:晋国想要消灭厹犹国,但厹犹国地处深山,道路狭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于是晋国大臣智伯设计,派使臣送信给厹犹国的国君,说晋国有意赠送给厹犹国一座大钟,已经造好,必须双轨的大车才能送到厹犹,请你们将通往厹犹的山道、河谷给拓宽垫好。厹犹国君大喜。因为在上古时代,铸铜大钟属于国之重器,厹犹小国贫穷,根本没有财力铸造钟鼎。因此,极其希望拥有一座大钟以显示君王之威,于是就答应了晋国的要求。
厹犹古国消亡或与晋国阴谋有关
厹犹国有个大臣名叫赤章蔓枝,一眼就看透了晋国的阴谋,觐见国君道:我们是个小国,晋国是一个大国,他们完全没有必要讨好我们,送我们一座大钟肯定有阴谋,我估计,他们让我们开辟山路,必然是想在大车的后面跟随着大军,所以这件事万万不可应允。
厹犹君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训斥赤章蔓枝道:晋国这么大的国家,主动向我们示好,还赠送大钟以示诚意,你却违逆这件天大的好事,真是太不吉利了!你赶快走人吧!赤章蔓枝回家后,告诉家人说:我作为一个仁臣,必须要忠于国君,但我的忠言却没有人听,那我就走好了。于是他便离开了厹犹国。刚刚回到自己的祖国卫国(也有记载为齐国)7天,(《韩非子》记载为七月),厹犹国就被晋国消灭了。
王晓风介绍,《宿迁县志》中对于厹犹古国在宿迁境内一直非常确定。县志十五卷中记载:“厹犹城,在县境,古国,汉县,后汉省。”《元和志》中记载:“宿迁汉为厹犹。案:《史记·樗里子传》引《战国策》:智伯欲伐厹犹;又引《地理志》临淮有厹犹县。而张守节罗泌《路史》俱以为智伯所伐不在是,二说不同。要之,汉县得名必因古国无疑也!”
古代县志中记载,在历史上曾有人对于晋国(或鲁国)所灭的厹犹古国是否在宿迁有所怀疑,但编纂县志的人认为:“汉代在宿迁设立厹犹县,就是个铁证,因为汉代设立的县城都是根据上古时代的古国而设的,所以,厹犹古国在宿迁境内无疑也。”但是在宿迁境内何处,却没有确定。因此说:“其考案当在县境,而方位无可指正者则有厹犹古城。”
(来源:宿迁网 编辑/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