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乐兵
“以人民为中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成效由人民评价,改革开放在深深扎根人民中固本浚源、澎湃向前。”近日,“宣言”文章再出重磅之作《改革开放天地宽》,令人心潮澎湃,指出了为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改革初心”。
(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时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成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无论是小岗破冰、深圳兴涛,还是海南弄潮、浦东逐浪,直至新时代雄安扬波,40年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推动着中国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举世瞩目:从凭票证购买商品到通过电商“买遍全球”,从单调的文化生活到多姿多彩的影幕、荧屏、舞台,从“自行车王国”到高铁总里程世界第一……“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自觉主动地把人民的诉求当成党的奋斗目标,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也是40年改革所坚持的价值取向。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历史要求,就是中国共产党改革的强大动力和明确目标。
为民担当,勇毅改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披荆斩棘40年,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当前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改革开放之初。“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触及深层次利益问题,要动一些人的“奶酪”,甚至要刀刃向内进行自我革命,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任务和难以预料的矛盾问题。唯有鼓足那一股子气、一股子劲,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毅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破利益固化之藩篱,以持续扩大开放战封闭孤行之逆流,切实做到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方能闯出一片更加广阔的新的天地。
改革有所成,人民有所得。如果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改革的初衷,那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则是改革的目的。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到比较殷实、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架起了民生领域改革的四梁八柱。精准扶贫攻坚,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少”;公立医院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户籍制度改革,让进城农民进得来、留得下;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力促教育公平,逐步缓解“择校热”;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惠及民生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强势推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给13多亿万人民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
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以及经验启示表明,坚守为人民而改革的改革立场,坚定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改革方向,就一定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创造伟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
为人民而改革,砥砺奋进正当时。坚守初心,推动改革再深入,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一步步变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