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始终是双职工家庭的一件大事、烦心事。
1981年5月30日,常州日报报道了常州绝缘材料厂重视幼教工作、努力办好幼儿园一事。他们开办了小、中、大班,开辟活动室,专制活动玩具,并办好食堂。在“六一节”前夕,还专门添置了一批适合儿童教育的玩具。
多年来,常州市幼儿教育取得了新进展。但与此同时,从幼教阶段就出现的“三点半”难题,让不少家长操碎了心。下午3点半,孩子放学了,而家长要到下午5、6点才下班,许多家庭只能请老人早送晚接,或者直接送到托管班。因此,学校周边开起了大大小小的托管班,学生既可以温习功课,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舞蹈、书法等文艺活动。
为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1981年常州绝缘材料厂开办幼儿园。幼儿园开设小班、中班和大班,并且开辟活动室,专制活动玩具,同时办好食堂。 浦炳炎 摄
如今,为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三点半”课堂、“四点钟”学校成为孩子们的好去处。图为清潭社区“四点钟”学校里,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中国画。 陈暐 摄
去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的活动。《意见》印发后,各地制定措施缓解“三点半”难题。其中,南京探索了“弹性离校”模式;北京由政府买单解决课后“三点半”难题;上海形成了校内晚托班并采用“公益兜底”模式等。这些惠民举措受到百姓称赞,大大提升了家长的幸福感。
近年来,常州市各学校也主动探索如何缓解“三点半”难题。比如,天宁区雕庄小学周二到周四,全校开展学科义务导学活动。因该校学生大多数来自新市民家庭,家长工作繁忙,接送比较困难。学校为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每天40分钟。学生可以自由做家庭作业,也可以听教师进行学科上的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