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气大、招牌亮、条件好
著名学者亲自授课
升学率稳居全国前列
科举之前帮你押题、科举之后助你就业
连皇帝都时不时来视个察点个赞
这么好的学校,在历史上的江苏
可不止一所哦
自宋代起,中国古代的高等级教育制度逐渐完善,同时,江苏地区发展出了强大的教育实力,并在明清两朝到达巅峰。从中央高等级教育机构“国子监”,到政府主办的“府州学”,再到遍布城市乡村的“书院”,名校名师层出不穷。
其中,门槛低数量多的 “书院”,最受欢迎。历史上的江苏有这么多名校!名校里的老师这么厉害!怪不得全天下学子都为之狂热。
名校
茅山、明道、东林、钟山、崇正天下学子向往之地
隋唐时期,为了涤清南方的门阀贵族和北方的关陇贵族,朝廷大力推行科举制,但是官方办学能力不足,不能够满足社会学习的需要,民间私人办学兴起,书院诞生。
最初,书院的主要用途是藏书,或作为隐居读书、聚徒教学的场所。
江苏地区有史记载最早的书院,出现在北宋。元代江苏书院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占全国书院总数的8.3%。明代,江苏书院得到空前发展,总量近百所,约占全国书院总数的10%。
从北宋一直到清末,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地区至少出现过264所书院。其中句容茅山书院、南京明道书院、无锡东林书院、南京钟山书院等都颇负盛名。
茅山书院,始建北宋,又作金山书院,在江宁府金坛县三茅山(今句容茅山)。由宋初处士侯遗(字仲逸)创建,经费自筹自支,后真宗(仁宗)期间,赐田办学,声名远播。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将其列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他在《石鼓山记》记载道:“天下有书院四:徂徕、金山、岳麓、石鼓……
明道书院在建康府城(今江苏南京),淳祐元年(1241)正式创建,淳祐九年(1249)由知府吴渊扩建,成为南宋规模最大的书院。
东林书院,始建南宋,位于无锡。原是北宋二程(程颢和程颐)的弟子杨时于在无锡讲学18年的地方。明代顾宪成等人重建,形成著名的东林士人集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即出于此。
钟山书院在府城旧钱厂址(今太平南路白下会堂附近),于雍正二年由总督查弼纳创立,名人辈出,影响久远。
崇正书院,拥有南京地区现存唯一一处书院遗址,曾培养出明朝南京第一个状元焦竑。
崇正书院遗址
名师
堂长一个月工资够买一套房,或盖30间办公室
历史上的江苏地区,不论官方还是民间兴办的书院,对老师要求都非常高。
例如南京的钟山书院,嘉定钱大昕、余姚卢文弨 、桐城姚鼐等名流学者分别主讲该书院长达十余年甚至二十余年之久,培育了大批学人。乾隆皇帝南巡江宁,六次在此院召试士子,奖掖人才。
嘉定钱大昕、余姚卢文弨 、桐城姚鼐(从左至右) 网络图片
当时,各家书院对“名师”的工资待遇没有统一标准,不过相对而言,都很高。
以宋朝为例。宋朝学院一般设置有山长、堂长、院长、堂录、讲书、堂宾、直学、助教、洞主、洞正、讲宾及钱粮官、司计、掌书、掌祠、斋长、医谕等教职员工职位。其中,山长主持教务,堂长负责院务,皆为书院领袖,有时候山长亦兼堂长。
当时,位于南京的明道书院,堂长一个月工资是100贯。
据程民生《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一文,宋真宗时期,吕夷简刚出仕为幕职官时,月俸5贯800文,一家“上下欣然,无不足之色”。该文又提及,100贯钱在南宋孝宗时,可以在鄱阳县城内买1处住宅;嘉泰年间,可以在绍兴府为钱清盐场盖座30余间规模的办公廨宇;咸淳年间,可以在南安军建起一座纪念周敦颐的濂溪祠堂。
如果说堂长的职位,类似当今社会的大学校长。
那么堂长的一个月工资,用当下的说法就是,够买城里一套房,或者在偏远地区盖30间办公室的了,真不少。
▼南宋明道书院经费开支统计表
数据来源:邓洪波,《中国书院史》(增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87页。
入学考试
心动吗?想要进书院求教良师、结识益友吗?
不难,但也不简单。
书院在早期的功能,是多姿多彩的,除了研习义理、教育教学之外,还有藏书、刻书、祭祀、学田事业,以及日常的聚会、雅集等活动。自元以后,从师资到经费到管理,政府全面介入,官学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但书院入学,大体而言,都要经过考试。虽无出身限制,但有学识门槛。
如宋代南京的明道书院,其《明道书院规程》共十一条,涉及考试者有三条:“士之有志于学者,不拘远近,诣山长入状帘,引疑义一篇,文理通明者请入书院,以杜其泛。”
至于考上之后,交不交学费,视书院情况而定。
由于古代书院并不像今天的学校学生多,如果是私人书院的话,多少是要交些学费的,能供应书院日常开支即可。如果是官办书院,经费来源稳定充足,那么学生不仅可以不交学费,书院还会有膏奖、津贴等发放。
日常课程
明清时期,理学成为官方科举的标准内容。书院既是民众的求学之所,也是官府的养士之场, 教师的任免、教学内容的设定、经费的供给逐渐都交由朝廷确定。书院基本上成为“公务员考试辅导班”。
科举考什么,书院就教什么。
由于科举考的多是儒家传统文化,因此书院大多以传授儒学经典为主,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随着科举制度和儒学的发展,程朱理学的《四书集注》也成为了官方教材。
老师们会经常命题,锻炼学生们写八股文的能力,熟悉八股文的格律、步骤等。书院甚至时常举行“模拟考试”,考试内容、方法等都与科举考试相似。一般每月课试两次,一次为官课,一次为师课。官课由府、县轮流出题、阅卷、给奖。
书院里的学生,也会在考试前组织“文社”,作用类似当下的“冲刺强化班”。学生们一起作文,然后相互讨论学习,或者再请来老师做些点评指导。书院的老师自然不会拒绝,因为书院里出的举人越多,书院的名气也就越大。
结语
江苏科举人才辈出,为天下冠。
宋代,仅镇江一府之地即有登进士第者223人。
明代,江苏共中状元17人(含松江府),得中进士2619名。
这一成就的背后,有千千万万学子的十年寒窗,也有书院不可磨灭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