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焦山,与金山、北固山并称“三山”,因东汉焦光隐居于此而得名。它四面环水,林木蓊郁,如碧玉般浮于长江之中,引得无数文人雅士吟咏赞叹。
然而,诗仙李白到此,却没有正面描摹焦山之美,而将目光投向了江中一处岩礁。这座名为松寥山的岩礁颇为奇特,它高不过10米,名为山,更像一座山水盆景。一峰突兀,傲立江中,乘舟只能抵达山脚,徘徊而无处攀登,可望而不可即。正是这种奇景激发起了李白的诗兴,诉诸这首《焦山望松寥山》。
《焦山望松寥山》
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
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站在焦山陡峭的石壁上,遥望松寥山,犹如云端仙境,只有彩虹化作凌空长桥,才能通达彼岸吧。诗人展开了浪漫幻想,期盼着神仙眷顾,招手相约,共赴超然物外的逍遥世界。
李白生性旷达,感情热烈,笔调雄奇奔放,诗句瑰丽绚烂。这首诗用一层更甚一层的大胆想象,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广阔无垠的仙人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和追求自由的万丈豪情。其中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大概就是诗仙不同于常人的境界吧!
据推测,这首诗应为李白初出四川时所作。诗人正当青春年华,意气风发,沿长江顺流而下,途经镇江,遇见了大千世界中这一独特的风景。从此,自焦山望松寥山成了一种雅趣。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在《宿焦山》一诗中模仿李白,以“飘缈松寥山,积翠下无路”开篇,同样描述了松寥山近在咫尺,却不能抵达的撩人情境。
今天,《焦山望松寥山》诗碑,依旧镌刻在焦山之上。松寥山有幸,能有一场和李白的奇异邂逅;后世亦有幸,可以面对江中一方岩礁,感受到那份来自诗仙的瑰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