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学生拍的这部微电影了解一下,对于“全球第四大疾病”你知道多少?

2018年08月24日 16:54:47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这是一部特殊的微电影,12分31秒的剧情并不复杂,但每一帧画面都让人感到沉重和压抑……这个夏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DLU微电影工作室推出了公益微电影《盲区》,在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前,再次引发了全社会对抑郁症这个“全球第四大疾病”的关注。

  受到同学患病退学的触动,希望唤起对抑郁症患者的关注

  “身边有一个平时看起来很开朗的同学,突然因为生病退学,后来才知道是得了抑郁症,这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全程参与拍摄的南航学生张越告诉交汇点记者,拍摄这部微电影的初衷是希望唤起大家对抑郁症患者的关注和关心,“他们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只是被忽视,我们要多给予一些善意和帮助,让他们不觉得孤立无援”。张越说,这部微电影也是为了纪念即将到来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盲区》以一名深受抑郁症折磨的大学生为第一视角,讲述了看似阳光开朗的他却在日常生活中与“另一个自己”不断纠葛、挣扎,最终结束了自己生命的故事,这部微电影耗时近1个月,10名在校大学生参加了本次拍摄制作。无论是饰演患有抑郁症的男主角张诚悦,还是整个拍摄团队,都为了能够深入了解这个群体,在前期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观摩影片。

  “我记得有一场戏是在特别安静的环境下男主和‘面具人’的对手戏,在拍摄时,两个主角的情绪和台词一直不到位,大家就给了演员充分的时间,10秒钟的对话,演员一直练了两个小时,确保让自己入戏。”在《盲区》中饰演身患抑郁症的男主角张诚悦也坦言在拍摄的过程一直要求自己代入到角色中,想象自己就是饱受抑郁症折磨却无法摆脱的患者,“我会想一些非常难过的事,并且开拍的前一天熬夜来表现萎靡的精神状态。”

  影片的结局男主角因不堪折磨而选择跳楼自杀,让人十分心痛惋惜。“其实结尾拍成悲剧还是喜剧,我们也纠结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用悲剧表达,想让它更加真实和触动人心。”张越说,在拍摄前期,他查阅了许多资料,也咨询过心理学老师,“事实上抑郁症本身痊愈很难,想通过这个悲剧色彩的故事引发更多人的思考,以及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这一“病毒流感”正在大学生中蔓延,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抑郁症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已被确定成为全球第四大疾病,经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世界上已经确诊有5400万抑郁症患者,而每年都会有超过100万的抑郁症患者自杀。

  在中国,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人数高达20多万。不幸的是,这一“病毒流感”正在大学生中蔓延。大学生抑郁症,甚至在百度里都有了专门的搜索词条:

  前不久曾有媒体调查显示,北京有一所著名重点大学有40人被确诊为抑郁症,约占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访问量的两倍,在这些学生中,有的人还因为抑郁症没法毕业。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而患上抑郁症。那么大学生抑郁症的原因是什么呢?南京大学心理健康与研究中心的一位老师表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首先,很多大学生由于学业压力过大,从而导致抑郁症。大学除了平时的课程之外,还需要学生们考各种各样的证书,很多大学生还面临着考研的压力。所以在种种的压力之下,大学生的心理就出现了问题。

  其次,人际交往压力。大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要面对着人际交往。大学相当于半个社会,所以需要我们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这种社交能力,或者和其他同学无法友好相处,从而导致大学生出现抑郁症。

  第三,情感问题。大学生也到了恋爱的年龄,所以在情感方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人因为失恋,而导致对爱情的一种挫败感,从而导致心情长期的低沉、抑郁,从而引发抑郁症。

  2017年全国抑郁症患病率3.59%,呈上升趋势,就诊率不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卫生计生部曾就情感障碍(当时,情感障碍包含抑郁症,后被单独分离出去)进行过两次抽样调查。一次是在1982年,覆盖全国12个地区,50000多人参与调查,数据显示的终生患病率为0.076%;另一次是在1993年,覆盖全国7个地区,样本量总数为23333例,结果显示终生患病率为0.083%。

  而在2017年4月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和服务利用研究”项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心境障碍患病率为4.06%,其中抑郁障碍为3.59%。负责此次调查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授黄悦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抑郁障碍又包含了抑郁症、抑郁障碍未特定、心境恶劣三种疾病,其中抑郁病的患病率为2.1%。

  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脑科医院心境障碍科副主任、江苏省抑郁障碍专业学组副组长史家波。“抑郁症的症状主要有持续两星期以上的失落感、消极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疲劳、愉悦感丧失、自责甚至有一些轻生念头等。2017年数据全国抑郁症患病率3.59%,相对于往年来说,患病率呈一个持续上升的趋势,但是抑郁症的就诊率却不高,这主要是社会上对抑郁症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是精神疾病,有‘病耻感’,另外也有很多人不了解抑郁症,自己生病了可能还意识不到。”

  史家波告诉记者,目前来说,抑郁症的病因并没有统一的定论,但与遗传、生化、社会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联。就遗传因素来说,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危险性较高,“但也不用过度担心,因为抑郁症的遗传度并不高。另外抑郁症的病发往往与生活事件有很大关系,比如受到了重大刺激,这就极易导致抑郁情绪”。

  史家波指出,因为抑郁症病因不定,所以预防起来也比较困难,只能说做好二级预防,“比如目前抑郁症的高发人群是老人、女性、年轻人,那在女性的生育期、更年期、月经期,给予她们更多的关爱,而对于一些独居老人、困难老人,也要家人、社会更多的关注,而年轻人现在工作、感情等也可能面临很大的压力,也要多多关注年轻人,注意他们的情绪,防患未然,及时发现。”

  (来源:交汇点;编辑/张闻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