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院士谈丨薛永祺:发展现代技术 “闭门造车”是不行的

2018年08月28日 16:35:2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8月28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宁举行。在表彰奖励科技进步奖获奖单位和个人的同时,大会也邀请了各领域专家学者。在鼓励创新创业的时代,这些取得诸多重大科研成果的学者们,分享了哪些宝贵经验?又给了青年人哪些启示?跟着荔枝新闻记者一起来聆听! 

  人物介绍

     薛永祺,苏州张家港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从事多光谱和成像光谱技术研究。


光电遥感技术,就是利用飞机、卫星对地球进行监测,说白了就是用卫星看地球。很多人听起来觉得很遥远,但事实上,我们卫星搜集到的数据,能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比如农业、林业、气象监测、河湖水质监测和治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薛永祺说,“我们国家的这个领域,可以说处于国际先进地位。”

  采访中,薛永祺院士尤为自豪地提到了今年5月我国发射的“高分五号”卫星,作为世界上第一颗大气和陆地综合高光谱观测卫星,也是我国光谱分辨率最高、定量化性能最高、探测手段最多的卫星。卫星的六台仪器之一,就是薛院士所在的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承担的。

院士介绍“高五”卫星↑↑↑

  利用遥感技术推动农业发展,却是经历过饥荒岁月的薛永祺院士正在践行的梦想。“现在无人机可以运用到农业上,我们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搜集的数据,可以实现从过去粗放农业到更加精细农业的转变。哪块地可以种苹果,哪块地能种棉花。农业从播种、施肥、灌溉都能实时监测,甚至每一块地里小麦蛋白质含量都能知道。”

  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的薛永祺院士告诉记者,江苏是国内生产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在沪宁线上频繁的科研交流,还是曾无数次走出国门的经历,都使他深感交流合作以及人才的重要。“现代技术,尤其是高端技术,基本上都是全球的,哪一个地方闭门造车,发展都不会快。”薛永祺院士认为,长三角地区携手发展,吸引海外人才,一方面要靠江苏自身优越的环境吸引人才扎根,同时还需要政府再发力:能兑现承诺的优惠政策,减少体制对科研人员的束缚。

  “很多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不喜欢繁琐的政府会议、宣传口号,很多办事盖章环节,政府就要在这些方面改进。”针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归人才,要帮助其及时沟通解决问题。此外,给予完善的配套服务,包括安家落户支持,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是薛院士眼中“能留得住人”的重要条件。“让他们能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才能有效率高、见效快的成果。”

  在未来人才培养上,薛永祺院士同样用心良苦。在此之前,他所在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已经开放大门,让更多青少年走进来做实验。“我们让学生自己报选题,比如用光学仪器检测橄榄油品质的好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了解科学实验,激发青少年的科研热情。”除了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薛永祺院士每年还会在各地进行科普宣讲。“我现在身体还可以,每年有几十场科普报告,主要是和大学生、中小学生们进行交流。”

  他希望青年科研人员能够持之以恒。“只要是明确了国家需要的研究方向,就要坚持下去”。说到这里,他提到能在36000多公里看地球,在国际上技术领先的风云4号气象卫星其中一项技术就是由他导师匡定波先生带领的三代人共同完成的。“三代人完成一项技术,所以我说青年人做科研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薛永祺院士说道。(荔枝记者/向莲君 编辑/祁雅婕 实习/吴萌)
  戳进专题,听更多院士谈创新>>>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