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的纸质人工检索到现代化的计算机查阅档案,从收藏保管档案资料到研究利用馆藏资源。四十年来,改革开放促进了档案事业全面发展,丰富的档案资源、详实的图文资料,也生动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轨迹。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档案馆往往神秘而令人敬畏,查询档案手续繁琐,存在诸多不便。现在,市民只要填写登记表,出具身份证或者介绍信等有效证件,就可登录档案管理软件,检索自己需要的内容。
市民宋玲说:“我正在查比较久远的东西,我们掌握的信息也不太多,查的时候难度比较大,他们服务人员想了各种方法,用不同的字段来帮我们,不管年代还是内容,大量的信息表现出来。”
在市档案馆二楼,十余名年轻人守在电脑或打印机旁,紧张而专注地忙碌着,他们正在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过去查阅一份档案需要1个小时左右,而对于已经完成数字化的档案来说,这个过程一般不超过5分钟。
市档案局(馆)局(馆)长金德海说:“最早的查档,是卡片式的、人工检索来查阅档案,现在全部是数字化,我们馆藏的量也突飞猛进,八十年代的馆藏量只有几千卷,我们现在有20多万卷,馆藏的结构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以前所谓的档案主要就是指文书档案,现在不仅有文书档案,还有照片档案、书画档案、音频视频档案,还有一些珍贵的实物档案。”
如今,查阅平台实施数字档案资源的集中管理与共享利用,社会各界和百姓查阅档案更加便捷。今年上半年,市档案馆共接待358个单位,499人次查档,调阅档案、资料922卷(件),复印2346页,拍照144张。
四十年来,档案保护一直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档案库房内,几十个巨大的档案密集架整齐排列,那些已经数字化加工后的档案原件静静地躺在架子上,如果某件档案发生非工作性质的移动,就会报警,信息也会发送到库房管理人员的手机上。此外,报警系统、防盗监控设备、温湿度控制、气体灭火,以及指纹、钥匙、密码等垒起的一道道“防线”,让珍贵的档案静静安放,一同经历时光变迁。
截至2017年底,市档案馆拥有馆藏档案共303个全宗、10.6万卷、18.9万件,以及图书报刊资料2.57万册。档案人也正从“保管员”“服务员”向“研究员”“探宝员”转变。
(来源:无线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