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宁举行。在表彰奖励科技进步奖获奖单位和个人的同时,大会也邀请了各领域专家学者。在鼓励创新创业的时代,这些取得诸多重大科研成果的学者们,分享了哪些宝贵经验?又给了青年人哪些启示?跟着荔枝新闻记者一起来聆听!
我苏网讯 南京长江大桥、加纳国家大剧院、南京博物院、浙江美术馆,这些知名的现代化建筑都出自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之手。
南京博物院
浙江美术馆
作为中国第三代建筑大师的代表人物,程泰宁长期工作在第一线,致力于中国现代建筑发展道路的探索。如今他虽已 83 岁高龄,但仍坚持自己画草图,享受做设计的乐趣。于他而言,“周末、节假日都跟平常上班一样”。谈及这么多年的坚守,程泰宁表示,除了对建筑的热爱,还有种责任感,“看到现在中国建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总要尽点自己的责任吧。”
建筑创新:好的建筑本身就是科技之美
在程泰宁眼中,建筑讲究科学性与文化性的统一。就科学性而言,他认为,好的建筑本身就是科技之美,作为当代科技的体现,建筑是各领域科技成果的融合。“我们做建筑的,平时要接触很多东西。就科学技术来讲,暗物质、黑洞理论、量子力学等等,这些我们都得了解,至少要知道中国的这些科技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建筑最基础的是结构,在此基础上,要讲究的便是材料的运用。“用什么材料来盖房子,这很重要。所以我们会经常关注一些新科技、新材料的最发展,比如纳米材料的出现。另外,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飞快,如何将人工智能与建筑结合,这是我们在关注的。还有未来可能出现的虚拟空间,这跟我们搞建筑的不是没有关系。如何把各个领域最好的成果融入到建筑里面,这是我们做建筑的责任”。
道法自然:建筑的最高境界是哲学
在建筑创作中,人、建筑、环境三者的高度融合,是程泰宁一直所追求的境界。他谈到,现在人们习惯以西方的标准来评价建筑,但实际上西方的评价标准是有局限性的,“如今中国‘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缺乏中国的文化精神。”程泰宁很担忧,“再过50年、100年,我们的子孙来看现在的建筑,它能否记录代表时代精神的东西?我看很难。”
程泰宁认为,西方人更重视建筑的形式,而中国建筑则应讲究三个层次,首先是哲学,其次是美学,最后是形式美感。“建筑的形式美感只是第一层,除了有美丽的外表,还应该达到美学的境界,这就是中国人讲究的意境美和气势美。比美学更高的境界,就是哲学。从中国哲学来说,建筑作为天地万物的一部分,需要做到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的高度融合。”他表示,这种理念不仅将建筑的内涵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也是中国建筑在理论上能够超越西方之处。
灵感来源:保持对外界刺激的敏感
从事建筑行业六十多年,如何保持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程泰宁告诉记者,关键在于观念。“观念要跟得上时代、科学的发展,这是最大的问题。”对于时下的新鲜事物,程泰宁习惯主动去了解,“年轻人喜欢的我们都要了解,比如音乐上,像tfboys、国外的Beyonce,你们听的,我也都听。保持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很重要,只有了解新东西,思维才不至于僵化,才有创新的可能性。”
谈及江苏的科技创新工作,程泰宁表示,江苏在科技和文化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关键在于这么好的条件怎么让它真正发挥出来,辐射到全国,甚至走向全球。我觉得现在发挥得还不够,如果发挥得更好一点,也许江苏在全国能做出更大的成就,这是完全可能的。”
以梦为马:年轻人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青年科技工作者应如何提高创新意识,程泰宁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坦言,年轻人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他们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我想,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他关注的可能不是他的理想、情怀,而是利益,所以我觉得要提高年轻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摆正价值观,这是最根本的,同时也是希望整个社会风气能有所提升。”
除了个人的创新意识,程泰宁认为,创作环境也很重要。“由于机制和体制的限制,一些年轻建筑师没有充分地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但实际上中国建筑师在观念和水平上并不比国外的差。”他坦言,希望社会大众能够对建筑多一些了解,认识到建筑应有的地位,从而给予青年建筑师更多的支持。“ 这是一个很繁重、很漫长的工作。我们做了一些事情,比如举办一些国际高端论坛,让大家关注这个事情。好比一碗水,我们丢一块石头进去,水波泛起涟漪,让大家知道有这么回事。但只有我一个人丢石子的话,这个涟漪很快就会消失。如果很多人都来丢石子,浪花飞溅,整个环境就很有生气了。”
程泰宁寄语青年:“希望建筑师要努力,社会各界要支持,共同把中国建筑推向国际,走向世界。”
(记者/方媛 编辑/祁雅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