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引发了吴江这个村庄的“蝴蝶效应”!

2018年09月07日 17:07:51 | 来源:苏州吴江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沿着318国道一路往西,刚进吴江震泽地界,“齐心村”三个字就映入眼帘。到了村里,下车沿着村道往北走,眼前豁然开朗。 

1

2

  小桥边,一条连通长漾的小河贯穿整个村庄。河水清澈见底,一群鸭子在水里觅食嬉戏,搅动了水里的鱼儿。

3

  小河两岸的草坪绵延铺设至水边,树影倒映在水中,顺着波纹荡漾开去。一幢幢粉墙黛瓦的苏式民宅枕河而居,勾勒出乡村的恬淡意境。好一派苏式风韵的江南风光,一解心中浓浓的乡愁。

4

  改革开放以来,齐心村如何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华丽蜕变?故事还得从一粒米说起。

  以前种粮用船运出去卖,差点种成贫困户;如今种粮不愁卖,自己快成了一个秀才。

  驱车穿过村庄就到了连片的稻田

  眼下正值水稻分蘖期

  齐心村的水稻绿油油的一片

  长势十分喜人

5

  "又是一个丰收年。”71岁的周勇国带着斗笠在田埂上乐开了花。时下稻田里的农活儿不多,但老周三天两头就要过来照看一下,“庄稼人的习惯,改不了了。”

6

  “我们现在种的稻米跟之前又不一样了,绿色有机,香甜软糯,是优质品种。”虽然年过古稀,但老周的思维很是活跃,口中时不时就蹦出当下流行的词语,言语中透着自豪。

  时间回溯到1982年,也是在这样的田埂上,老周扶着锄头打量着稻田的那一边,眼睛里充满着喜悦。改革开放后,他家承包了8亩多土地,“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每年收了稻谷,老周都会将用船运到粮管所去卖,“摇一个钟头的船到镇上,卖了粮,扯点布,买点糖果和生活用品。”每当说起那个时候,老周便沉浸在回忆中。

7

  再到后来,不用自己运粮出去,镇上就有大卡车走318国道到村里来收购。渐渐地,村里也热闹了起来,工厂变多了,路上跑起了摩托车,年轻人开始流行喇叭裤。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老周也是拄着锄头在秧田里打量着自己种的水稻,眼睛里却充满着焦虑,“种地还是赚不到钱啊......”收完水稻的第二年,老周揣着卖稻米的50块钱踏上了南下的火车,打工去了。

  直到快60岁,老周又拿起锄头回到了田埂上。“一边种地,一边做小工。一年下来也能挣个2万多块钱。”不过,“半农半工”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老周发现,自己能选择的工作越来越少了,毕竟年纪摆在那边,很多老板不敢收留,收入也是逐年降低。

8

  2009年,村里开始实施土地流转,成立了齐心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农地股份合作社,将村里1441亩田集中起来耕种。根据规定,村民可以自由入股,但自负盈亏。换句话说,要是有了天灾,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也就打了水漂。不过老周并没有考虑这些,他掏了一万块钱入了股,将自家的8亩多地也租给了合作社。

  “与其让那些地抛荒,还不如集中起来好好种,种地是咱农民的本分。”

9

  在合作社,老周负责60亩地除草、施肥等管理工作,还有合作社里烘干机、碾米机等设备的管护,成为了一名职业农民。为此,当时60多岁的老周还拿起了笔杆子,参加了培训。虽说种田也辛苦,但一年下来有可观的回报。老周说,他在合作社的收入主要是土地管理工资和租给合作社的土地租金,而且还逐年往上涨。去年,他的土地管理工资就有近4万块钱,再加上每亩880块钱的租金,两项加起来一年有5万多块钱的收入,比合作社初期翻了一番。

10

  老周说,他的收入逐年上涨的原因是得益于合作社种出来的名牌大米——长漾大米。

  “长漾湖通着太湖,水质好得不得了,用来种稻米就是好,当普通米卖可惜了。”至今,老周还在念叨当时村民们常说的这句话。听得出来,这句话里除了感慨,也仿佛憋了一股子劲。2012年,合作社改变了种粮的思路。

11

  老周说,当时合作社的思路就是由追求产量改为追求质量。有了好的环境,就得转变耕种的方式,简单点说就是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采用有机肥代替传统化肥,用低毒高效的农药代替传统农药。这样一来,每亩农田的农资投入由原来的600块钱增加到800块钱,每亩产量由原来的1100斤减少到950斤,缺少的这150斤稻米按市场普通大米算也值420块钱。这一加一减之间,每亩地的成本就多出了620块钱,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12

  “当时我们也担心,这么高的成本要卖出多少钱,定价高了有没有人买。”事实证明,老周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品质高,营销好,“长漾大米”品牌一炮而红,价格也由原来的每斤2块五毛钱提高到每斤4块5毛钱。

13

  尝到了精细化耕作带来的甜头,齐心村人种地的干劲也更足了,目标也更加清晰——不能砸了牌子。就是在这样的鼓舞之下,很快“长漾大米”在长三角打出了知名度,打响了品牌。2013年,“长漾大米”获得国家农业部“全国绿色食品”认证,2017年,“长漾大米”获得了苏州地产优质大米评选金奖。

14

  从去年(2017年)开始,齐心村就开始尝试进行“稻虾共生”项目试验,就是将水稻和龙虾一起养殖。为了能适应这样的节奏,每次有培训会,老周都会积极参加。左手拿着锄头,右手握着笔头,老周学习劲头十足,“以前种粮用船运出去卖,差点种成贫困户;如今种粮不愁卖,自己快学成了一个秀才。”

  “没想到,这地种了几千年居然还有这么个种法。”农业是门大学问,老周说,以后土地还得靠文化人来耕种,“等年轻人上了田埂,我也就干不动咯。”

15

  一阵风吹来,稻田里翻起浪潮,夕阳洒上去,稻叶犹如镶上了金边,此起彼伏,煞是好看。老周的这个心愿,很快就会实现了。

  经营了十多年的麻将店 最后却垮了

  太阳快要落山了,气温也稍稍降了一些,村里开始热闹起来。

16

  左为严锁琴

  今年60岁的严锁琴刚刚从镇上做完理疗回来。“严老板回来啦。”乡邻见到严锁琴总是喜欢叫她严老板,这背后有一段故事。原来,从2001年开始,严锁琴就在家里开了麻将馆,每天一睁眼就打电话四处叫人打麻将。有人开玩笑,打麻将如同堆长城,现款现结不拖欠,严锁琴就相当于包工头,美其名曰“严老板”。

17

  如今,严大姐家里只剩下一张麻将桌,上面还堆满了杂物,好久不用了。“当时,家里一共买了6张麻将桌,每天都是客满。一个月挣个2000块钱不成问题。”想起当年,严大姐脸上难以抑制住笑容。当时,村里还有一个顺口溜,“路上听到乒乓响,肯定是在打麻将。”在马路上走,都能听到麻将声,可以想象的到,当时村里的“麻将经济”十分发达。

18

  不过,当时麻将馆里三天两头也会发生一些状况。这倒不是有人上门来抢生意,而是有人上门来吵架,争吵的对象就是坐在牌桌上打牌的爱人。原来,不少村民喜欢打麻将,导致了家务没人干,孩子没人管。“我们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很尴尬。”有时候吵架吵急了,牌友也会将火撒到严大姐身上,“谁叫你家开的这个害人的馆子!”

19

  原来,从2012年开始,齐心村就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投入700多万元对村里12个自然村庄进行全面整治。从2014年开始,村里又投入了600多万元进行村庄风貌建设,新建了戏台、仿古长廊。同时,新建了一个230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动中心和20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

20

  与此同时,村里又进行了绿化升级和亮化升级,并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障,种植水生植物,形成了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生态美景。2017年年底,齐心村实现了三星级康居乡村全覆盖,这也是吴江首个整村完成创建的村。

21

  有了好的环境,在村里小河边、广场上健身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有了活动中心,老年人就聚在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跳跳舞。在村干部的组织和带领下,牌友们扔掉了麻将,建立了文化艺术团体,切磋起了“琴棋书画”。

22

23

  这样一来,村民家中的麻将馆生意自然就日趋清淡,到最后都关了门,“经营了十多年的麻将店 最后却垮了”严大姐笑着说。

24

  “吃的好,不运动,我老公有了脂肪肝,我每天就要陪他去锻炼。”严大姐笑着说。2015年,严大姐将开了14年的麻将馆关了门,跟丈夫一起参加了村里的“健身大军”。

  全家一个劳力也没有,

  一年也能有4万块钱的照顾。

  每个月,齐心村村委会主任朱建芳都要到村里的贫困户去走访,家里缺不缺生活用品,身体的健康怎么样,子女上学有没有困难等等,都是她关心的问题。

25

  右为朱建芳 左为刘海峰

  在齐心村采访时,记者跟随朱建芳来到了刘海峰家中。刘海峰虽然也是盖的二层楼房,但家里空空荡荡,除了一辆摩托车和几辆自行车,连个像样的家具也没有。

26

  刘海峰今年49岁,是尿毒症患者,父亲患有胃癌,母亲得了脑瘤,儿子还在上高中,妻子在10多年前也跟自己离了婚,家里没有一个劳力。

27

  由于长年透析吃药,刘海峰的左手臂上长了很多肿块。“绝望,当时真绝望了,日子还长,以后怎么过。”10多年前,当被医生查出自己患有尿毒症时,刘海峰整个人一下子瘫在地上。

28

  好在得益于吴江市的一项医疗政策,刘海峰每次透析只要花2块钱,来回公交车均免费。不过,由于自己和父母每天都要吃药,一个月下来,光在药钱上就要花1780块钱。对于没有劳动力的家庭而言,单单这笔费用就已经是不小的压力。怎么办呢?

  “村里没有放弃刘海峰,及时向他伸出了援手。”朱建芳说。按照政府的相关政策,村里帮刘海峰一家申请了低保,并争取到了各级政府的福利政策。

  刘海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的低保有2万块钱,租给合作社的土地租金有2640块钱,逢年过节的慰问金以及民政等相关部门的资助等等加起来有1万多块钱,再加上爱心基金的3000块钱,“全家一个劳力也没有,一年也能有4万块钱的照顾。”

  刘海峰所说的“爱心账户”并不是上级部门的某项政策,而是齐心村自己创新的公益事业。

29

  在2013年初,齐心村成立群众自发性公益组织“爱心协会”,全村的企业家以及爱心人士为爱心基金募得善款68万元,用于全村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助人为乐、孝老敬亲等各类道德模范及好人好事的典型人物。同时,资助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以及向80周岁以上村民、70周岁以上党员发放敬老金。

  “爱心基金里还有一条,就是因为意外事故或者疾病造成家庭困难的村民可以得到帮助。”朱建芳向记者解读了这项政策,如果有村民被查出患有如癌症、白血病、尿毒症等重症,村里就立刻从爱心基金里拿出1万块钱进行资助。

30

  不过,因为刘海峰和父母在2013年之前就被查出患有重症,并不能享有这项政策。但村里根据刘海峰家庭的特殊性,依然每年从爱心基金里拿出3000块钱资助刘海峰一家。

  “这些钱不但能够治病,还能供孩子上学,一家人就能活命了。”刘海峰动容地说。

31

  截止到2017年,齐心村的爱心基金已经募得善款102万元。

  朱建芳说“发展的成果就要让村民一起享受,而发展的前提,还是需要财力支撑。”

32

  近几年来,齐心村先后建起了集宿楼及标准厂房,大力发展物业经济,全村累计建设经营性物业用房3万平方米,物业性租赁收入达300万元。2017年,村级可支配收入约为790万元,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造环境品牌,“向环境要效益”就是我们以后走的道路。

  每天吃完饭后,73岁的杨炳元老人就喜欢到村里名叫月半湾的小公园散步。杨炳元从1987年至1992年担任齐心村党支部书记,参与并见证了齐心村的发展。

33

  杨炳元

  从地图上来看,齐心村的正中心正是杨老口中所说的月半湾。因为从河湾形状上来看像一轮弯月,因此得名。周围环境十分雅致,又充满了野趣。齐心村的12个自然村犹如众星拱月一般环绕四周。

34

  “很早这里是周边出了名的一个荒地,环境脏乱差。”杨老笑着说到,“那时候追求的就是地里能打粮,经济能发展。”经济体量上去了,但环境的债欠下了。“村民发家致富了,生活的品味也就不一样了,住在脏乱差的环境当中没人受得了。”

35

  建设中的月半湾

  从去年开始,村里拿出200万元对月半湾进行规划建设。沿着河边建了环河步道、吊桥、凉亭和木桥等景观设施,再配以乔木、灌木以及金桔树、梨树等果树,绿意葱茏,河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亲水乐居的生态园已初见雏形,齐心村新的发展道路也从这里起步。

36

  从今年开始,齐心村将重点打造田园综合体,围绕齐心村土地资源和农业特色,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生态农业建设。同时,基于齐心村月半湾和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将陆续开发生态垂钓、蔬果采摘等项目,将齐心村打造成“城市的后花园”,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37

  从2012年齐心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大米的品牌打出去了,村民生活的质量提升了。村民们从环境治理中尝到了甜头,齐心村也找到了新的发展道路。

38

  “提升工业企业的质量,提高农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也就是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和服务业的融合。”齐心村党委书记魏建良向记者进行了总结,“长漾大米品牌一炮而红就是依靠优质的环境,村民幸福指数的提升也是得益于宜人的环境。”

39

  “打造环境品牌,‘向环境要效益’就是我们以后走的道路。”——齐心村党委书记 魏建良

  由于地理原因,不靠山不靠景的齐心村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起步较晚,但得益于创造出来的的环境资源,齐心村及时把握住了时机,闯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跟其他地方比,种植高品质大米我们起步也晚,但成功了。从长漾大米中,我们受到了启发,也得到了印证。”魏建良告诉记者,“早开发有早开发的好处,晚起步有晚起步的优势,我们可以站在他人的肩膀上高标准规划建设。做,我们就要做精品!”

  智库学者邬才生:水乡小村 振兴有道

40

  苏州市地方志学会会长、教授——邬才生

  谈谈齐心村

  改革开发以来,齐心村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强村富民、美丽乡村之路,使一个原本经济薄弱的水乡普通小村,变成了村强民富、和美人居的美丽乡村,成为了长漾南岸一道靓丽风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41

  农业为是农村产业发展的之本。改革开放之初齐心村同许许多多农村一样,实行了分田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了,在此基础上促进了村里的分工分业和村办企业的发展。这样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使得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和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缺陷开始凸显出来,出现了农田抛荒、农民把农业这个主业当作副业的现象,影响了农业发展。为了稳定农业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2009年齐心村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全村1500多亩土地统一开展土地流转,并建立了村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打造了和打响“长漾”绿色大米品牌。齐心村的农业成为了吴江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标杆。

42

  无工不富是苏南农民的实践体会。1980年代的齐心村也办了集体企业,为强村富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19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村办的企业出现了亏损,齐心村的村办企业全都实行了公退民进的转制。在没有了村办企业的情况下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齐心村及时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发展思路,通过在村级工业区内“造房”,来发展围墙里的物业经济。从2009年村里投资175万元建造2900平方米的集宿楼开始,到2017年已建成集宿楼和标准厂房等经营性物业3万多平方米。依托村级工业发展的物业经济,成为了齐心村集体稳定收入的主要来源,破解了村办企业改制后强村富民的难题。

43

  安居乐业是百姓的共同向往。在搞好村级经济发展的同时,齐心村着力推进生态宜居的乡村建设,自2012年起先后对12个自然村开展村庄风貌改造,着力提升村容村貌的魅力和“颜值”。他们以全区域村庄建设规划引领,坚持高标准、求实效、重特色,推动整村风貌提升。因村民住宅大多沿河而居,齐心村因地制宜,对村居住宅统一实施建筑物外立面改造,修缮破旧房屋,整治屋前屋后乱堆放问题,形成白墙黛瓦的苏式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到2017年,齐心村累计投入约2800万元来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了康居特色村庄全覆盖,成为了江苏省和苏州市的美丽村庄示范点。

44

  今天的齐心村,村里的经济发展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居住的环境和美了,村庄的面貌新了,百姓的笑脸多了,真正走上了乡村振兴之道。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