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40周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我省研究生教育工作和导师队伍建设,推选一批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影响力的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发挥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的引领示范作用,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学位办联合开展首届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和“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推选工作。
导师简介
袁寿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流体工程装备节能国际联合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带头人,兼任国务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兼排灌机械分会主任委员等。中共江苏省委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持完成国家杰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863”项目等和国家、省部级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450余篇,SCI收录80余篇、EI收录270余篇,出版著作11部,授权发明专利94件,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1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201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被列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015年获评首届全国高校“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
历年来培养和指导博士后25名、博士生45名、硕士生86名,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指导的学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提名奖1篇、江苏省优秀博士和硕士论文9篇。
先进事迹
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初心
牢记培养创新人才使命
袁寿其担任研究生导师二十多年来,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认真履行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牢记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以浓浓的育人情怀,呵护梦想、成就梦想,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流体机械专业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情系立德育人,言传身教示范
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引导学生。“师者,人之模范也”,袁寿其秉承“育人先育德,做事先做人”的教育理念,始终把“立德”放在第一位。他深深懂得最好的教育是身教。他岳父母瘫痪在床近20年,平时他一有空就背着他们下楼散心。每年到南京南京看望自己恩师高良润先生,并长期用自己的收入帮助恩师家庭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他还倡议建立慰问退休老同志制度等。他认真践行习总书记提出敬老孝亲的三重境界,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了他的学生。
袁寿其(左二)2015年获评首届全国高校“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
坚持每年为研究生上好第一堂思政课。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坚定地信仰共产主义,注重用理想信念影响学生。他的思政课以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为主线,结合学校事业发展和优秀学子的事迹,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引导研究生胸怀祖国,激发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如他所说,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梦想,当代的中国青年无疑是最幸运的,对于当代青年来说,最有意义和价值的梦想,就是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来。袁寿其经常给学生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自农村出身贫寒,自强不息、勤字当头,33岁破格评上正高,38岁成为江苏大学副校长,43岁走上校长岗位。“天道酬勤”正是对袁寿其最好的诠释。学生们纷纷表示,他就是最好、最真实的榜样。
袁寿其为新生上思政第一课
深入思考我国研究生教育并积极建言献策。袁寿其非常关注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他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深度调研。他关于研究生教育的多项提案被国家采纳,如2013年《关于凸显研究生教育战略地位,加大研究生资助力度的建议》,促进了国家研究生收费改革、改善研究生待遇等政策措施的出台。2015年开展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动态调整、2016年以“供给侧改革”思路指导博士生教育等对国家出台研究生教育改革举措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坚守创新实践,重视国际交流
切实提升研究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袁寿其将参与工程实践纳入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不论学术型还是专业型硕士,他都明确要到企业进行为期2~12个月的工程实践。“Practice makesprogress”,他积极为研究生配备产业导师,鼓励研究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努力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学生仇宝云在职攻读博后学位,袁寿其积极听取他研究进展的汇报后,指导他从工程实践中凝练基础理论。经过6年磨练,仇宝云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实现了实践出真知的突破,成为泵站工程领域小有名气的专家,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博士学位论文荣获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有了这样的榜样,袁寿其的课题组涌现出全国优博提名1篇,江苏省优秀博士和硕士论文9篇。
袁寿其(左)指导仇宝云开展科研
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袁寿其一直强调要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水平,“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即“通百艺,专一长”。同时,袁寿其遵循个性化培养,逐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他鼓励学生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创造性地开展研究。譬如,在流体机械测试研究方面,他鼓励学生去开展自动化测量、自动控制、节能方面的研究;在农业工程方面,他鼓励学生开展节水灌溉、农业智能控制等课题研究。学生司乔瑞从机械工程专业转入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学习,袁寿其帮助他克服困难补齐专业短板,鼓励他参加第十七届“三国三校”国际学术会议,亲自组建论文指导小组进行多次指导。司乔瑞一举拿下“三国三校”最佳国际学生论文奖。这段经历所体现的“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拼搏进取”一直影响着司乔瑞的成长,他在校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25篇,授权和申请发明专利10项,获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一等奖,获评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干部,得到国家CSC资助赴法国巴黎高科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2015年司乔瑞以专业第一的成绩留校任教并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现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8项,2017年入选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托举人才”工程。
袁寿其(右三)指导研究生实践
坚持国际化培养,“走出去、引进来”,大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现代化强国正需要一大批引领世界的行业精英。袁寿其鼓励研究生学好英语,积极参加雅思、托福考试,并全额报销考试费用,全额资助所有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他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各类留学奖学金项目,推行国内外联合培养。从2012年起,袁寿其指导的博士研究生87.5%具有1年以上的出国经历,3位硕士研究生获批CSC项目资助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目前他已经培养毕业3名留学研究生,指导留学博士后2名、留学生3名。学生张帆2014年底获国家CSC资助赴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开展为期两年的联合培养。期间,袁寿其经常在邮件中鼓励指导张帆。经过22个月的努力学习,张帆用实际成绩获得了德国B hle教授的认可,最终获得了德国博士学位,并被评为“Sehrgut”(非常好)等级,成为江苏大学首位中德联合培养双学位博士,也打破了建校以来最短时间获得博士学位的纪录。
袁寿其(左四)与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
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家国情怀
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在袁寿其眼中,每个学生都是人才,江苏大学推行学业导师制伊始,他就率先当起学业导师,带头当起引路人,他认为“潜力是无穷的,奇迹是创造的。”虽然他管理工作非常繁重,但他每两周一次课题组例会雷打不动,例会时他认真听取每个研究生的工作和思想汇报。他严格把关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亲自指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逐字逐句地修改每位学生的论文,少则2至3稿,多则7至8稿。“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来找老师。”袁寿其的办公室,永远朝着自己的学生开放。他真心关怀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当他了解到学生张兵来自山西贫困山区,性格内向,就经常与张兵谈心,两次推荐他去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学习,并支持他出国参加国际节水灌溉博览会,还推荐他到附近技校代课。张兵勤奋好学、科研成果突出,获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袁寿其不仅帮助张兵树立了自信心,而且点燃了张兵心中乐于助人的爱心火种。张兵为自己家乡35名高考落榜生联系了技校学习和就业机会,他的事迹被广泛报道,荣获“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称号。
袁寿其(前排左六)和学生参加素质拓展
努力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袁寿其经常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贡献社会、报效祖国。他的学生邓起凡刚入学,在沟通交流中袁寿其发现其热心支教,便鼓励邓起凡加入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赴青海门源县支教。支教过程中,袁寿其经常询问邓起凡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积极帮助他收集资源,并亲自赴青海探望支教团成员,勉励他们投身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学生薛林入学前已是上海消防所副所长,在交流中得知国内大部分高端消防装备要高价进口,大城市的超高压消防装备急需自主研发等急需解决的问题。袁寿其鼓励薛林勇担重任,急国家之所急,在他的指导下,薛林潜心从事高压消防炮的研究,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防爆型电动遥控消防炮等消防装备,并直接参与了我国消防炮国家标准的首次制定。薛林也荣获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等。
袁寿其(左一)带领课题组讨论
袁寿其奉行“做事就是做人”“做学问也是做人”,做人主要在于“真正诚仁”,他率先垂范,立德树人,力促研究生具有强健体魄、健全人格、国际视野和科研创新能力,孜孜不倦地培养堪当时代大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