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出爆款影视节目?这三招大咖秘笈快收好

2018年09月21日 06:56:5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记者/桂丹) 《马克思是对的》《你所不知道的中国3》《锦绣纪》……这些爆款节目是如何诞生的?想不想看这些爆款幕后的大咖济济一堂,分享秘笈?

  9月20日下午,由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苏州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18年江苏影视论坛”在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开幕。据了解,这是江苏视协自2016年5月在江都首次举办江苏影视论坛以来,第四次举办这一活动。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卜宇表示,江苏影视论坛聚焦重大主题、行业热点,为业界搭建分享和合作的平台,提供交流学习、深度合作的机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的一个品牌论坛。本届论坛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要求,以“创作文艺精品 抒写伟大时代”为主题,邀请了省内广电媒体机构的节目制作人和影视制作机构代表,围绕电视栏(节)目创新、纪录片和短视频创作等内容,以专业化的视角解读分享创作经验成果。

  一起来看看大咖们都分享了哪些秘笈吧!

大咖秘笈一:讲好故事的关键在于,镜头中要有“人”

案例:大型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

  《马克思是对的》是由中宣部理论局、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联合制作的大型通俗理论对话节目。该节目今年4月一经播出,其清新、活泼、通俗的形式引发社会大众热烈反响。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创作中心主任曹海滨在分享经验时介绍,为确保节目内容严谨、表达生动,主创团队仔细研读了马克思著作及相关文献,挖掘出很多马克思的故事。编导们在大量资料的查阅过程中,发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时留下的一页珍贵手稿图片:这页手稿被工整地划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是优美宛如流动音符的德文笔迹,右边则被一些无厘头的卡通涂鸦填满,妙趣横生。原来,伟人马克思不仅有着深邃的思想,同样兼具有趣的一面!将这样鲜活的细节呈现在节目里,使马克思其人的形象立刻生动立体起来,给了观众全新的感受。

案例:纪录片《锦绣纪》

  “讲好故事,镜头中要有人,笔下要有人,心中更要有人。”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精品工作室节目总监孙欣在论坛上作为主创人员分享了《锦绣纪》的创作历程。

  《锦绣纪》是一部讲述中国蚕桑技艺和丝绸文化的纪录片。主创团队历时近两年,走访了大半个中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丝织技艺和传承人,通过苏州“猫王”余福臻、蓝染百鸟衣贵州名匠耿老木、擅用绢扎蝴蝶风筝的张克杰父子等13个小人物的故事,以他们为前景和聚焦点,用人物来讲织物

  这些平凡人的故事彰显的不只是工匠精神,还有勤劳、智慧、善良、坚韧、创新和奉献等等。他们用行动和梦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汇聚成真实可感的中国力量。

大咖秘笈二:优质内容再加工,多平台、多渠道分发

  “融媒体”传播时代,综艺、新闻、访谈等多种类型节目都不断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为节目全渠道推广谋篇布局;同时,各大传统媒介也争相打造自己的融媒体平台,通过矩阵式的传播主阵地强化优质内容的传播力、影响力。

案例:纪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3》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3》(下称《中国3》)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诚意之作,与该系列前两部作品都是口碑与流量齐飞的“爆款”。如何让好的原创作品走向世界舞台,触达全球观众?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主任、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总监季建南介绍,为适应西方收视习惯,《中国3》节目被精简成6集、每集23分钟的国际版,BBC(英国广播公司)以周播形式播出。

  在播出阶段,BBC在其官网推出宣传专区,每集还会挂出预告片和回顾短片,持续吸引受众关注热度。走向国际的《中国3》最终实现首播覆盖全球约20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观众近亿人次。

案例:大型纪录片栏目《南京》

  南京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主持人、编导于晚梦在分享大型季播节目《南京》的创作经验时也提到,《南京》节目从外拍开始就引入移动互联的“手机直播”,还会有计划地拆解节目,改造网络版本,通过新华社客户端、南京发布、南京网络电视台、直播南京官方微博等微博微信进行推送,这些做法都让《南京》这一主题报道变得好看、耐看、值得看。   

案例:少儿节目《牛娃来了》

  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文化融媒体中心节目部副主任何尚喜围绕《牛娃来了》少儿节目,以融媒体少儿节目运行为主题与嘉宾分享经验。创作团队的理念是将品牌活动节目化,通过整合少儿资源,借助线下品牌活动影响力,使电视节目获得更高的关注度。此外,一套节目拥有电视、广播、报纸和新媒体四平台融合发力,整合运营,形成了完善的融媒体闭环。

案例:《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

  在宣传推广方面,平台搭建也至关重要。镇江市广播电视集团宣传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马天翼分享了《盛典·盛宴》——《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的运营及创作经验。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创办于2013年,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届。为了让好作品“能见度”更高,盛典活动起到了“助攻”作用,它旨在搭建中国与国际各电影电视节的交流合作平台,为各国际电影、电视节选送中国优秀纪录片。今年11月,第六届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开幕在即。

大咖秘笈三:看脸的时代,“高颜值”是关键

  微视频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影像。如何在众多影像中脱颖而出,形成受众记忆点、余音绕梁,“高颜值”是关键!这取决于创作人员观察事物的方法、对先进电视技术的运用。

案例:南京国际形象宣传片《THE BEST OF NANKING》

  2016年初,南京小伙李赟聪与几位小伙伴一起创作的《THE BEST OF NANKING》一度成为网络热点。出于想记录下家乡南京的初衷,李赟聪和同伴历时3年,利用航拍、延时等手段记录下飞速发展中的南京。如今,这部片子已被官方认定为南京国际形象宣传片

案例:百集微视频《发现泰州之美》


  泰州广播电视集团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刘亚飞从事电视工作26年,他主创的微视频《发现泰州之美》就是通过唯美的画面引起观众共鸣,利用全新的视觉效果展现泰州这座城市。例如,以隐蔽式的高速升格摄影抓拍到兴化水上森林鸥鹭翔集的慢动作,采用三轴电控轨道延时拍摄溱湖一天的光影变化等。

  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社教中心副主任、纪录片工作室负责人周建鹏以《地方台纪录片创作之路:小而美》为主题作经验分享。他以基层纪录片工作者的视角为地方台的纪录片创作提出了建议,在兼顾美感与颜值的同时,创作团队要时时处处从“小”做起,以小切口、小投入、小制作入手,适应当下的大环境。   

  这些大咖秘笈,你都GET了没?

  据了解,江苏影视论坛未来还将持续举办,以推动经验分享、创意共享和资源共享,加强跨区域、跨平台、跨机构写作,构建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机制,进一步扩大江苏影视论坛的品牌影响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