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妖猫传》中的晁衡 (阿倍仲麻吕) 在历史中是怎样的人物?

2018年09月25日 15:02:0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镇江北固山,沿山腰拾级而上,半山之间,矗立着一块大理石纪念碑。碑文用中日两国文字镌刻,表明了其主人的特殊身份。

  唐天宝年间,年仅19岁的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团来到长安,进入国子监太学,习诗书礼乐,并有了一个中国名字——晁衡。

  晁衡和李白交往密切,情谊颇深。一晃近40年过去了,56岁的晁衡思乡心切,唐玄宗准他归国。晁衡一行由长安往江南,邀请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一同东渡,船队从镇江启航,自苏州张家港出江入海。

  然而不久之后,晁衡船队在海上遭遇风暴,船只不幸触礁。正在江南游历的李白听到传闻,称晁衡已葬身大海。李白悲恸不已,提笔写下这首悼念友人的诗篇《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晁衡离开长安,乘船东渡回国。“蓬壶”即蓬莱,传说是东海中的仙山。船队飘洋过海,征帆一片很是壮观。谁能想到,晁衡不幸溺亡,好像高洁的明月沉入碧海,天空布满愁云,苍梧山也为之变色。诗人借用拟人和比兴,赞美异国友人的高洁品德,寄托自己的深沉哀思。

  庆幸的是,晁衡遇难实属误传。九死一生,漂流至今天的越南荣市一带。天宝十四年,晁衡重返长安,看到李白的哀诗,无比动容,回赠了一首《望乡》作答,“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此后,晁衡留居中国,历三朝,官拜三品,终老于大唐。而与他一道出发的鉴真,最后顺利东渡,把宗教、建筑、医药等中国文化传到日本,长眠于异国他乡。

  晁衡和鉴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者;晁衡与李白,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他们坚实的足迹和不朽的精神,激励着今人,以更加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迈向未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