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作为见证一个地方文化的活化石,
被成为“石头上的史书”。
而这石头上的史书,
也将南京这座城市的包容,
无声的记录于其中。
南来北往的人们,带来了家眷,饮食和方言,在南京停留了下来,融进了南京的生活圈子,在此扎下了根,他们的建筑文化也与南京得以汇合,于是,我们在这座城市里看到了徽派的马头墙、海派的石库门、津派的四合院……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
前人的身影已难寻觅,
而他们留下的建筑依然屹立,
从它们身上,我们又能读出怎样的故事?
【熙南里】青砖小瓦马头墙
升州路与中山南路的交叉口,有一条徽派和民国建筑风格交融的街巷,“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以著名的甘熙宅第俗称“九十九间半”为文化依托。熙南里在民国时期是南京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这里曾经设有警察厅、南京牛马业公会,曾经显赫一时的美大纸店老板的家也在这里。
“马头墙”是熙南里建筑的主要风格,其传统徽派建筑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南京民居借鉴了徽派建筑精致的风格,但与原来的“粉墙黛瓦马头墙”不同,“青砖小瓦马头墙”的低调与内敛,更让南京民居充满着智慧和文韵。
如今的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秉承甘熙故居的徽派建筑风韵,整个街区商业定位为“老字号”,众多老牌商家已入驻其中。这里摆脱了夫子庙的脂粉气,又没有新街口那般高楼林立,整个街区楼房大多停留在三层左右,仿佛静观世事的读书人,只一叠纸,一支笔,一盏茶而已。
【建筑样式小课堂】南京徽派建筑
早在明清时期,南京有很多来自安徽的工匠聚居在老城南一带,他们也将徽派建筑的精华带到了南京。但南京人性格中的包容、内敛、低调,让徽派建筑有了南京特色:比如屋顶多用小青瓦,以黑白灰色为主色调,室内多以青砖铺就,院落是砖石混砌,少有特别复杂的石雕和木雕。所以用“青砖小瓦马头墙”概括南京民居特色。
从房屋规模上看,南京民居比徽派建筑小一号,大多数南京老建筑是三进院落,没有廊和厢房,只有少数是双侧厢房,显得紧凑,更讲究实用性。
【钟岚里】梅园新村边的海派石库门
沿长江路一路向东,过总统府,向着愈发浓密的梧桐树荫深处漫步而行,不知不觉来到了梅园新村纪念馆的对面,喧嚣的车流声在这里无影无踪,有的只是一两声蝉鸣和风吹过树叶刷刷声。
这条幽静的小巷,就是有着“南京石库门”之称的钟岚里。
钟岚里建于1937年,民国时期是中南银行的职工宿舍, 划归南京军区总医院管理后,一直是部队家属住宅小区。现在大约有70家住户,居住在参天的梧桐树背后,两层高的亮黄色,中西结合风格的公寓楼里。
如今的钟岚里,作为梅园新村、雍园附近的附属街区,一并纳入到了街区的整体规划里,让沉淀在其中的历史多了几分新鲜味道。盛夏时节,骑一辆共享单车,或者漫步前行,往那梧桐的光影里走,看看围墙上恣意生长的爬山虎,听听大爷大妈谈论家常里短,是钟岚里,也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气质。
【建筑样式小课堂】石库门
石库门建筑来源于西方,最早是英国人建设,最具特色的是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都是两层小楼,在房屋的前部拥有一个开阔的天井,房子都是并排而建。石库门的房子和房子之间间距很小,一般在10米,甚至6米左右。它是一个高密度住宅区,不过由于都是二层小楼,所以采光条件并不差。
谷文俊 摄
石库门样式的建筑,在南京已经越来越少。在梅园新村附近钟岚里之外,还有太平南路附近的慧园里,以及老下关大马路上的天保里。
【龙虎巷】扬子江北,津门风云
一条长不足500 米、宽不足8 米、呈南北走向的龙虎巷,静卧浦镇已有百年,街巷两边建筑是北方的四合院和三合院,让你漫步其中仿佛嗅到了老天津卫的麻花香。
津派建筑为何会在这里生根发芽?这要从大名鼎鼎的津浦铁路开始说起。
光绪年间,英国铁路公司修筑津浦铁路,该铁路北起天津,南到浦口。为了维修津浦铁路南段运行的机车车辆,以及线路、桥梁、轮渡等维修所需配件、材料,当局于1908年在浦口又兴建了浦镇车辆厂,时名铁路浦镇机厂。后来随着津浦铁路的兴建,不少河北唐山与天津的城乡青壮年,因津浦线之便,进入浦镇机厂成为工人,他们就散居在现龙虎巷一带。
于是,这里也成了浦口比较繁荣热闹的地区,汇聚了当时中国不少社会精英。据龙虎巷一位老人介绍,这里住过中国第一代铁路司机。
如今,经历百年的风雨剥蚀,老房子大多保存完好。风蚀的青砖门楼,斑驳的木质门窗,让人遂生怀旧和回归的情趣。徜徉其间,仿佛回到百年前的旧时光里。
【建筑样式小课堂】津派院落
津派院落以北方常见的四合院或三合院为基本单位。一些大家宅第则可见虎座门楼、高台阶、过道、影壁、天井、过厅、正厢房、高墙等建筑,组成四合院,其中又套若干小四合院或三合院。屋檐宏伟高翘,墙垣环绕,形成凝重恬静的小天地,构成了一副居民里巷的画卷。这些院落格局,就是被天津人所称的四合套、筒子院及门脸儿房。
由于铺镇机厂最初由英国人管理,也让龙虎巷这里的民居或多或少的受到英式建筑的影响。至今在南门,还保留着当年英国人留下的英伦风格的建筑。龙虎巷的很多建筑在中国传统的防火山墙的基础上,会将山墙的建筑改造成英国的式样,某些建筑还会在山墙上增加了类似英国壁炉的装饰。
(来源:紫金山新闻,编辑/程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