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有关部门
投资近三十亿
欲将百年常州青果巷打造成为
历史文化街区
然而最近巷内多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遭遇 野 蛮 强 拆
当地市民提出质疑
“拆 真 文 物,建 假 古 董?”
“古宅究竟是在被保护 还是在被拆除?”
常州市民邵先生从出生起就一直生活在青果巷的吕宅内,直到2012年才在当地有关部门的要求下搬离了此处。
吕宅是一个占地近一千平方米的清代古院落,有三进,保存相对完整,2008年被常州市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历史建筑,2012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又被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六明确规定: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
然而,就在9月24日中秋节这一天,邵先生的妻子陈女士偶尔回老家时却发现,吕宅被拆得七零八落,只剩下几根横梁和房柱在风雨中飘摇。
而在离吕宅不远处,同样也有一处古建筑,它曾经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的故居,是省级文保单位。中秋节这一天,也遭遇了类似的命运。对此,赵元任的侄子赵与康感到非常痛心:“明明确定了的文物房屋,被他们拆掉了……”。
9月27日中午,记者到常州青果巷进行采访拍摄,没想到刚进门不久,拍摄工作就受到了强行阻挠。
据了解,这些工地保安人员是当地一家名为晋陵公司的工作人员,至于这家公司具体名称是什么,保安人员拒绝透露。
政府及建设单位曾承诺 原汁原味的修缮邵先生称,常州市有关部门在2012年启动了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包括雪洞巷吕宅、著名抗倭英雄、明代大文豪唐荆川故居、赵元任故居等一批文保单位都被圈定在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之内。当初,市区两级政府以及建设单位都承诺、要对这些历史建筑采取原汁原味的修缮保护方式,以最大程度的传承历史文化的真实信息。
对此,常州市规划局文保处的负责人陆先生称,青果巷的文物保护和修缮都是请专家进行过论证的,有多种修缮方式:
①小拆小修(修缮局部)
②大拆大修(损坏严重)
③拆了重建(最坏的)
吕宅是清代的建筑,由于历史的原因,近几十年来一直作为普通住宅,由多家住户共同占有和使用,房屋的损毁情况也比较严重,“专家建议,只能拆了后,把原有的建筑材料保管起来,然后进行重建。”因此,吕宅只能采取大拆大修的保护方式。
“拆真文物,造假文物” 居民:无法接受“原先是一个真文物,如今原始结构都给拆了,他们再把它修出来,看上去很新的,却是一个假的文物。”邵先生表示,文保处这种所谓的保护式强拆实在让他们无法接受。
而吕宅原有住户表示,房屋损坏的情况也不像相关单位表述的那么严重。在2012年之前,多户人家一直在这里生活,而且每个住户的文物保护意识都很强,没有人随意去破坏文物。
△这些照片资料都是他们近年来拍摄留存的,从照片中不难看出,吕宅的状况并没有糟糕到要拆除的地步。
而对于赵元任故居,当地有关部门采取的是局部维修、修旧如旧的保护方式,但是,赵元任的侄子赵与康对于这样的修缮方式表示不能认同,“现在修旧如旧没有了,恢复原貌更谈不上了”。他们认为从目前维修的情况来看,已经完全超出了小修小改的范围。
“古宅修好就招租?”常州市有关部门还表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既要依法保护文物,同时也考虑到了其应当发挥的民生效益和必要的经济价值。但是,居民反映,“既然是历史文化街区,最起码要保持历史的风貌。但是它现在把真的都拆了、建成个假的,然后再招租……”。他们认为,青果巷文保单位的经济价值被放在了第一位。
尽管青果巷居民在为保护文物奔走呼号
但是,相关部门对青果巷的改造工作
却一刻也未停止
邵先生的妻子陈女士表示
他们正在收集相关证据
向省、国家文物部门申诉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