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乡音,何处遣乡愁?扬州退休教师寻访泰州方言“专家”

2018年10月01日 05:39:58 | 来源:凤城泰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方言是一个地方特有的标志,能反映出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一位扬州退休教师说,他对泰州方言很感兴趣,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探讨。

  徐少平是扬州江都人,去年刚刚退休,原来是江都区吴堡小学的副校长、高级教师,目前住在海陵区南园小区。徐少平说,之所以选择退休后在泰州生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老家的方言和泰州方言很近。

  去年,徐少平和一位对语言有一定研究的高中同学聊天时,谈到了泰州方言,引起了他对泰州方言更大的兴趣。

  徐少平听说,泰州方言被称为中国古汉语活化石,所以,作为同一方言圈的居民,他希望能为研究泰州方言作一些贡献。

  带着徐少平的心愿,记者找到了一位对泰州方言有所研究的“专家”葛崇烈。据他介绍,泰州方言,学术上一般称之为泰如方言片或通泰方言片,也称江淮官话。泰州方言圈包含海陵、姜堰、泰兴、兴化、海安、如皋、如东西北部、江都东部、扬中、东台、大丰等县市,覆盖了泰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五个地级市,总人口大概1300万。那么,泰州方言是怎么形成的呢?收集和研究泰州方言三十多年的葛崇烈说,其实,在历史上,泰州方言经历比较大的变化,从春秋时期的吴语,后来演变成西晋“永嘉南渡”后的金陵官话,明朝时演变为现如今泰州方言的雏形。

  到清朝时,泰州方言又夹带了一些满清语言的词汇。葛崇烈说,如果称“泰州方言是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也不为过,因为在泰州方言中,确实保留了许多古汉语中的词汇。

  另外,泰州方言在《诗经》中也能找到相关词汇。

  葛崇烈说,徐老师所说的兜饭的兜,可以理解为一种简化的写法,在古汉语中,兜字应是“左食右殳”,现在的输入法是打不出来的。我们了解到,今年8月份,葛崇烈根据之前30年的收集和考证,出版了《泰州方言斠疏》一书。全书约416万字,分为5册,共收录了7200多个泰州方言词条、语条。比如,现在只有正宗的老泰州人说的NAO SAO FU ZI(胡子)、TOU FA(头发)QIANG ZI等词,在古代的词典和书籍中都可以找到出处。

  对于方言的作用,葛崇烈认为,方言不仅是一个地区人们维系情感的纽带,更是一个地区文化的代表。

  然而,对于泰州方言的现状,葛崇烈也有些担忧,尽管国家曾经专门发文,要地方保护和传承方言,但不少现代人观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不过,葛崇烈说,让他欣喜的是,这些年,这种现象已经有了一些转变。因为早在2008年,国家就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海陵区调查点共征集了7名发音人,他们的纯正泰州方言被记录其中。

  没有乡音,何处遣乡愁?一句句方言,连缀着一份份情感,也连缀着太多人关于故乡的记忆。在长期的使用中,方言早已衍化为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成为拉近人们情感、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更应保护、传承好方言,让这一承载着群体乡愁的文化记忆,不会在时间的冲刷中消失、堙没。

  (来源:凤城泰州 编辑/马腾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