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常州沧桑巨变之消费水平篇

2018年10月06日 10:06:18 | 来源:常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风雨兼程,40年硕果累累。过去的40年,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亿万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常州,也与祖国休戚与共,风雨同行,书写了一路辉煌。

  常州是一座善于“无中生有”的城市,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出来的常州人,创造性地研究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苏南模式”。18年前,这个一块恐龙化石都没有产出过,可以说与恐龙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地方硬是从零做起,创造性地打造出恐龙主题公园……常州的“无中生有”其实更多是一种思想上敢于创新,行动上敢为人先的理念,这种理念如同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狮子山精神”一样,总能让人寻找到力量所在,并激励人们为之奋斗不息。 

  常州的“无中生有”在上世纪 

  曾爆发出闪耀的火花, 

  光耀了常州商业零售业的天空, 

  曾经那个叫做“香港摊”的地方 

  见证了常州人购物方式的变迁, 

  也为改革开放初期常州商业的发展 

  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快和小布一起坐上时光机, 

  一起来看常州消费水平40年~

1955年5月,在百废待兴之时,常州百货大楼拔地而起,成为常州数一数二的商品经营场所。

  在计划经济时代,百货大楼是市民购物的首选之地,整齐的柜台,清爽的白布褂,柜台后严肃的营业员,纸包商品,是百货大楼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凭票排队购买,严格限量,用钢丝传递钱钞票据,在商品供应匮乏的年代里,常州人在这里获得生活的小小满足。

  时光飞逝,转眼已到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那一时期常州城里也掀起了一股港台热,香港流行音乐融化了青少年们的心,周润发、张国荣、赵雅芝、梅艳芳等港台明星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男神、女神。

  张曼玉的时装,郭富城的分头,那些在现在看来过时的装扮,在当年可是迷skr人……

  1982年,市中心出现了一个长630米,宽5米的大棚市场,这个以绿色塑料棚遮顶,钢架支撑的小小市场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它一改过去国营百货店的商业模式,撤去了柜台的累赘,第一个“开架销售”,给龙城市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

  “香港摊”位于天宁的小营前附近,又称为迎春市场,这里本没有香港元素的加入,但生性敢为人先,勇立时代潮头的常州人硬是在这里开辟出一片繁华的个体集贸市场,并结合当时大热的港台风给了它一个接地气的名号——“香港摊”。

  “香港摊”商品种类繁多,样式新颖,在那个还无法海淘网红爆款、明星同款的年代里,“香港摊”成为了青年男女的时尚圣地,蛤蟆镜、喇叭裤、蝙蝠衫等时尚标配在这里应有尽有,折叠洋伞、进口罐头、太平洋牌墨水等舶来“洋玩意”深得人心。

  那时的常州女人钟爱在“香港摊”购买时装配件,或是扯点布料为家人制作衣衫,那时的常州男人喜欢在“香港摊”淘点时新物件,或是置办些时髦的电子产品。

  那时的孩子们则更在乎吃与玩,“香港摊”头售卖的清汤小馄饨,锅贴,豆腐汤,虾饼等点心小吃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跟着大人出门一趟,若是能在回程时再带上一只小金鱼或是小鸟,也不枉大老远走这一遭,心里自是美滋滋的。

  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和敢想敢干的拼搏精神,常州人循着改革的春风一路向前,到1993年,“香港摊”成交额已达到1.65亿,前所未有的商业经营模式和巨大的成就每天都吸引着各地客商前来“香港摊”寻经问宝。

  毋庸置疑,当时的“香港摊”是商业零售模式改革的先锋,是改革之初市场商贸流通繁荣的典范,它见证了常州人在巨大的时代变迁和观念转变面前审美诉求的逐渐苏醒,它打开了一扇扇商品零售的大门,让老百姓看到了计划之外鲜活与灵动的商业世界。

30多年后的今天

  当我们再次回望“香港摊”,我们仍旧有理由为它曾带给我们的新奇与快乐而感动,那是一种商业零售方式的启蒙,购物方式的创新,却让龙城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最新鲜的生机与活力。它扎根底层,服务草根,让人们理解了步行购物的乐趣所在,也让人们逐渐思考改革时代背景下解放思想,创新实践的重要意义。 

  时光冉冉,“香港摊”逐渐被改造成了迎春步行街,在九龙、九洲、路桥等小商品市场发展的背景下“香港摊”风光不再,但它依旧具有划时代的独特意义,是老常州人心中永远的集体回忆。

  新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商业综合体进驻常州,一批批外资连锁企业布局龙城,随之而来的是商品零售的细分,我们可以在家电大卖场挑选心仪的电器,可以在女人街淘选时尚的服饰,可以在美食城品味珍馐美食……

  物质的极大丰富在满足大众消费欲望的同时,大力促进了商业零售方式的创新。2003年和2004年,淘宝和京东相继成立,电商平台的构建使得常州人动动手指,足不出户的梦想成为现实。

  2009年,“双十一”诞生,延续至今成为一年一度的线上购物狂欢。近10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又带动了移动终端购物的兴盛,线上与线下,虚拟与实体,全渠道一体化购物走进了千家万户。

从早期的凭票购买,到“香港摊”购物的盛行,从大型综合购物场所的相继建成,到线上线下购物并行,购物方式的变迁展现了四十年来常州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折射了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的发展和各项综合实力的提升。实践没有终点,改革未有穷期,敢想敢干的燃情岁月犹在目前,全面深化改革已吹响号角,天宁也将以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中奋勇争先,为书写常州发展新的壮丽诗篇贡献力量。

今日话题

  关于常州消费水平40年巨变, 

  你最切身的感受有哪些? 

  对于常州未来的商业综合体, 

  你最期待的又是什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