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九时三十分,
扬州会议中心迎来了
中国曲艺界最高奖——
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的新闻发布会,
5个节目奖、4个文学奖、6名表演奖、
5名新人奖在发布会上正式揭晓。
节目奖:中篇扬州评话《玉山子传奇》、杭州摊簧《夏母训子》、四川扬琴《守望》、相声《我爱诗词》、沁州三弦书《十七棵松》。
文学奖:中篇苏州弹词《焦裕禄》(作者:周希明、陈世海、邢晏春、季静娟)、绍兴莲花落《催生鸡》(作者:陈金华、袁伟文、胡浓珠)、鄱阳大鼓《晒秋》(作者:珏甫、李小英、周叔琛)、小品《等爱回家》(作者:李翔、邢语)。
表演奖:王勤、蔡小华、徐宁、庄丽芬、何菊芳、杨锦龙。
新人奖:陆锦花、袁国虎、纪鸣亮、李丁、王舜。
今年,全国共有6名曲艺表演者
获得备受瞩目的牡丹表演奖,
而来自苏州的评弹表演艺术家王瑾
不仅是“江苏唯一”,
更以最高分征服评委,
斩获“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她与评弹表演艺术家、
第八届牡丹表演奖获得者袁小良,
也成为了全国
首对登上牡丹表演奖高峰的艺术伉俪!
一次陪考 打开评弹的艺术之门
王瑾本名王勤,虽然换了艺名,她却舍不得丢掉奶奶给起的名字,“勤”取自“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也是她一直以来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
1982年,王瑾作为姐姐的陪考走进了苏州评弹学校的考场,胸有成竹的姐姐并没有得到老师青睐,反而是一旁的小王瑾引起了老师的注意,面对评委老师的要求,她凭借自己听广播的记忆毫不怯场地说了一段《长江游击队》,获得老师垂青,成为了评校学生。
进入评弹以后,王瑾发现自己的同学大部分是艺人子弟,自幼学习弹唱。没有先天优势的的王瑾独自努力刻苦学习,年年专业汇报名列前茅,还被学校第一届实验演出团选为骨干有秀演员。“那时老师很器重我,记得在一个冬天,学校三个校长包了汽车,把我送到了太仓乡下的码头上,让我拜评弹表演艺术家蒋云仙为师,正是有了他们,我才能拥有一个高起点。”王瑾说。
从1986年开始,王瑾经历了十多年的码头磨砺,每年三百多场的书场演出,她的基本功被锻炼得非常扎实,说、唱、弹、演俱佳又极具创新,独具一格,在评弹界大放异彩。她台风端丽稳重,雍容大方,尤其擅长以情带腔,长篇《啼笑因缘》、《孟丽君》不但深受各地听众欢迎追捧,而且被沪、苏两地电视台录制播放达数千小时,上海东方电视台戏剧频道更是在电视书场开播的二十年来重复播放达十次,创造了收视奇迹。
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蝶恋花的作曲者赵开生老师和王瑾初次合作表演他的得意之作《青春之歌·决裂》后,这位80高龄的老艺术家由衷的、发自内心的说:“这是我几十年来最满意的林道静!”
这次的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王瑾选送了师承作品长篇弹词《啼笑因缘》中的一折《雪地会凤》,单档一人分饰五个角色,既有主流的男女主角,还有身份各不相同的小人物,方言切换、性别切换、个性切换,难度极高。王瑾认为,所有的流派唱腔运用、弹奏技巧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它的成功之处是不会让人把注意力放在我唱的是什么流派上,而是看到不同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才是最能打动人的。”
其实,在本届评比之前,她也曾两次获得牡丹表演奖提名奖,虽最终没有冲奖成功,但王瑾仍然不断调整心态,攀登高峰:“我并没有因为之前的经历而失去信心,也并没有把太多心思放在奖项上。之所以来参赛,是因为我想把自己的能力展示给广大听众,想要在自己的艺术上有所提高,想要把光荣带给苏州评弹界。”
曾经,王瑾为了传承教学退居幕后,站上讲台;曾应,王瑾应邀赴美传播评弹艺术,并毅然放弃绿卡回国。如今,无论是桃李满天下还是中国曲艺最高奖,都是默默耕耘之后的水到渠成。“这是对我工作的高度肯定,是对我的最大褒奖,也为我走上评弹书台第一线奠定了基础。”王瑾说,“未来我会继续全力以赴,传承创新、教书育人。”
伉俪情深 与袁小良盛开评弹并蒂莲
评校入学考试前,王瑾常常在广播里听的《长江游击队》来自于夫妻双档演员袁逸良、马小君,当时的王瑾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两位演员的儿子袁小良,会成为她的初恋和终生伴侣。
“记得那时我们都在苏州市评弹团工作,我获得了青年评弹比赛第一名,王瑾作为代表给我颁奖,我们俩是一见钟情。颁奖之后,我和我的老师龚华生提出要和王瑾搭档,没想到老师也看中王瑾希望让她做我的下手,所以三方都有这个意思,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袁小良说。
两人在一起后,事业也迎来了新起点。王瑾20岁、袁小良25岁时,是两人搭档的第二年,那年,他们一起参加了评弹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比赛——“三枪杯”江浙沪评弹大奖赛。参赛选手上到五六十岁,下至十六七岁,轰动整个评弹届。虽然竞争极其激烈,但两人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过五关斩六将,荣获了优秀表演奖,成为了当时评弹界最年轻的双档。随后举行的首届苏州评弹艺术节,王瑾和袁小良夫妻搭档创新节目《约会》,以全票获得优秀表演奖和优秀节目奖。
因为奖项,王瑾得到了赴日本交流演出的机会,20岁的她表演的《啼笑因缘》在日本大获好评,甚至有一位大学生因此迷上了苏州评弹。20年后,这位大学生特意来苏州听评弹,寻找王瑾。巧合的是,他向一位评弹男演员询问有关王瑾的消息,而这位男演员竟是袁小良!戏剧性的经历,让他们又一次受邀出访日本,演出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之后,他们又接连出访加拿大、法国等国家。
“2002年,王瑾与老师蒋云仙应‘美中友好艺术家协会’邀请赴美演出,能用中文、英文、苏州话多方位展示自己的王瑾受到当地华人极大的欢迎,她纯正的美式发音更是让美国纽约海外电视台惊艳,主动提出要与她签约。五年内王瑾常常往返于两国之间,在大洋彼岸孜孜不倦地传播评弹艺术,能为评弹事业做这么大的贡献,是评弹演员梦寐以求的事,因此当时有很多人猜测我是否会和她一起留在美国,但对家乡的眷恋还是让我们打消了留在那里的念头,我们约定不会离开家乡,不会离开评弹。所以王瑾放弃了那里小有成就的事业,没有再去过。”袁小良说。
教育方面,王瑾有着25岁就收两个徒弟的记录,当时两个和她年纪差不了几岁的大高个儿对她叫出“师母”的那刻,差点吓得她落荒而逃。虽是如此,但王瑾谦和的为人、专业的水准让学生们对她尊重有加,在她的教导下,不少学生逐渐成为了评弹界的后起之秀、中坚力量。
2014年,袁小良获得第八届牡丹奖表演奖,当时的王瑾作为助演与袁小良搭档参赛。虽是“辅助”,但耀眼的王瑾依然给评委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再加上丈夫的获奖,让王瑾更加坚定了信心。
“在艺术上,我们总是‘闭门苦练’,自己琢磨,相互勉励和督促。我们讨论的不仅仅是评弹艺术的基本原理,更是对人物的理解。”王瑾说,“我们有一点很相似,喜欢从流行的影视剧、话剧、歌舞剧、流行音乐等艺术门类中吸收养分,创作属于我们的新作品。”
在这次的牡丹奖评比中,袁小良对妻子参赛作品的每一个弹奏间隙、每一句唱腔运用都琢磨再三,两人一起分析和修改。另外,为了减轻王瑾的负担,袁小良放下手头工作成为助理,踏踏实实做好“内勤”工作。“袁小良对父母孝顺,对长辈尊敬,对妻子呵护,对女儿关爱,是个极有担当的男人。他在家也从不埋怨任何令他不愉悦的人和事,总是带给家人正能量。”王瑾这样评价袁小良。而袁小良也十分赞叹于妻子的心胸宽广,德艺双馨。
“我和王瑾说,
今年是我们结婚25周年,
牡丹表演奖第一名是老天送给我们的
最好的银婚纪念礼物。”
袁小良说,
“作为全国首对夫妻牡丹表演奖获得者,
我们首先感谢所有打击过我们的人,
因为这些人,
我们才会不断改正我们的瑕疵;
其次,我们要用创新的方式向全国
乃至全世界传播评弹,
培养更多学生和评弹爱好者,
让他们成为传递评弹文化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