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0名逝者亲属参与了活动
10月27日上午,南京市第36次集体江葬活动在中山码头举行,活动当天700多名逝者亲属参与,145名逝者骨灰伴随着片片花瓣,撒入长江,回归大自然怀抱。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累计有万余先人骨灰撒入长江。除了江葬,南京还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树葬、花坛葬、雨花石葬等葬式,节地生态葬渐入人心。
仪式简洁庄重,145名逝者与江共眠
当天,共有700多名亲属现场送行,由于人数较多,今年江葬活动安排了两场,上午9点半和下午1点半各一场,每场活动全程约2小时。撒江区域为八卦洲洲头。
上午9点半,江葬船缓缓驶出中山码头,集体江葬仪式正式开始,简洁又不失庄重,伴随着片片花瓣,145名逝者与江共眠。
手捧菊花,年近花甲的盛明雅陷入了深深的哀思。“我的姑父是一名军人,十几年前就葬在这里。姑母是一名人民教师,去年也去世了。遵从她的遗愿,依然选择江葬。二老觉得生于自然,归于自然,要给后代多留一块绿地。”这种无私的精神也影响着周围的人,“我们大家庭里许多人都选择江葬、海葬,我的母亲和公公婆婆目前都办了遗体捐献手续。”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南京已举行了36次集体江葬,累计有万余先人骨灰撒入长江。今年南京仍然对选择江葬的南京市户籍市民全部免费,赠送每户2张登船票和每人1枝鲜花,同时发放《江葬证》,凭证每年清明可免费参加集体江祭活动,并免费领取规定数额的船票、鲜花及花瓣。
南京出台政策激励,节地生态葬获认可
近年来,除了江葬,南京还陆续推出了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等节地生态葬式,不仅占地小、少耗资源,而且费用也很低。
为了鼓励更多市民主动选择这种葬式,从2015年开始,凡在南京14家经营性公墓选择不留灰、不立碑“两不留”生态葬的逝者,一次性给予每户奖励1000元。截止到去年年底,已有1000多户居民享受到了该政策。
“市民的观念在逐渐转变,选择生态葬的也多了起来。截至去年底,南京选择壁葬、骨灰堂等立式葬的逝者已达两万多人,选择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人数也近两万人。”市殡葬改革办公室主任陶四海介绍。
孙女士今年68岁,她告诉记者,她的奶奶已过世20多年,这些年来,她一直在咨询着江葬的事宜。“现在亲属越来越少。我们还每年想着去公墓看看奶奶,我父母他们根本走不动了。撒入长江,水是流动的,反而给人更多的寄托。”孙女士本人觉得树葬也很好,“让骨灰归于自然,与绿树花草相伴也是很有意义的。”
然而,在“入土为安”的传统习俗下,节地生态葬的推进依然遇到较大的阻力。多年下来,真正选择这些生态、环保安葬方式的市民只有10%左右,仍然是少数。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广生态葬,南京还将从源头把控。按规划,到“十三五”末,南京新建经营性公墓生态葬比例不少于35%,现有经营性公墓存量土地的生态葬比例大于20%。现有公益性公墓倡导墓碑小型化,少占地,新建公益性公墓提倡以建草坪葬、花坛葬等绿色节地安葬设施为主。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