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驻足?
观看?
拍照?
是什么样的故事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10月29日,“感知巨变 致敬时代——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网络名人看江苏”一行来到昆山,用眼感受美丽新风景,用笔讲述发展新故事。
一条街 一曲600年的深情
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哪里人吗?
这个传说与“鱼米之乡”巴城有关。
长280米,宽1.8米,用438块花岗条石铺设而成,这里就是有“一线天”之称的巴城老街。
一块块古旧青石板,一座座院落粉墙黛瓦。闲适的居民,来往的过客,巴城古镇处处浸透着一种古朴而悠远的气息。
这里不仅有上千年的文化,还是昆曲的发源地。“老街”如何装“新酒”?据了解,巴城现在已成为富有特色的昆曲保护和传承基地之一。
在这条蜿蜒的小路上,石岸河埠错落有致,走几步就会出现江南木雕馆、竹刻艺术馆等“神秘”博物馆,杨守松工作室、俞玖林昆曲工作室和昆曲文化会所“水磨韵”等文化载体耶融入其中,不仅让大家近距离感受昆曲这一高雅艺术,而且让巴城古镇更有“腔调”。
网络名人@巅峰倦客一下就爱上了老街,“这是一个让人能静下来的地方。昆山在经济发展建设的同时,不忘历史传承,这也是十分不容易的。”
一个村 “别有用心”的发展模式
周庄大家都知道,但周庄镇的“香村”你们知道啥样儿吗?
70年代,露天的灶台,杂乱的柴草,生活的蒲扇,袅袅炊烟呼唤着田地间劳作的身影;而现在,在香村,可以行看流水,坐看云,新型的吃、住、行、游、购、娱,给了源于乡村却久居城市的人们舒缓的慢生活。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民俗村,别有一番滋味。”一来到祁庄,网络名人@庄志明律师兴致勃勃地说。
地处周庄腹地,祁庄四周水系环绕,百余户村民依河而居世代耕作,是典型的自然村落。“香村·祁庄”是周庄依托水乡古镇旅游文化品牌,它的开发以”尊重、利它、还原“这六字原则为标杆,以不破坏乡村原有风土人情为原则。
在这里,特色名宿“年代秀”让大家品味到不同年代的乡情乡韵。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本世纪00年代,不同的乡村人家风格“一览无遗”。独门独户的二层楼房,红灯牌收音机、凤凰自行车等老物件勾起了不少考察团成员的回忆。
在这里,房屋翻新时保留原有面貌,在维持旧时“记忆”的基础上,“新物”随处可见。齐整的篱笆庄、有规划的小菜地、整洁的垃圾桶、活泼可爱的中华田园犬……有别于整体开发,也不同于自发演化,一套嵌入式发展的“香村·祁庄”模式为全国民宿产业作出了表率。
村子还是村子,产权还是原来的产权,只是将乡村生活特有的元素嵌入到民宿中,让旅游与体验融入了原乡人的生活。这不禁让微信公众号“江苏城市论坛”运营人夏利民感到惊喜,“香村·祁庄的品牌化做得好。”他告诉记者,“这样的民宿因地制宜,同时也彰显了特色化和差异化,是区别于其它地方的显著特征。”
网络名人们纷纷表示,有机会要来里祁庄住一住,好好感受这般田园温情和至淳乡味。
走过老街和乡村,犹如跨越岁月的历史,品尝一杯陈酿的老酒,令人回味悠长。重走故道的过程,也是在重新擦亮一条发展的新路。
下一站,“感知巨变 致敬时代——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网络名人看江苏”一行将去往江阴,感受那里的发展新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