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全省水稻收割工作已大面积展开。在盐城沿海,昔日的滩涂经过土壤改良后,也迎来了第一个秋收时节,如今收成如何?
盐城市东台沿海条子泥垦区,年初时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的盐碱滩,如今在南京农业大学专家组的努力改良下,这里的盐碱地土壤得以改良,第一年种植的水稻也正在进行收割,随后专家组将会现场测产,检验土地改良效果。
测产专家组组长、省政府参事、农业专家严少华:“经过计算,我们今天在10块试验田里共9.3亩,取得的平均产量为409.51公斤。”
看到眼前的丰收场景,你很难想象同样的一块地在今年春天还是一片滩涂,常年荒芜。
田间作业负责人卢基华说:“我们这块土,盐分重,土质松,像沙子一样的,想种粮食根本不可能的。”
想要开发种植,就要解决土壤盐分高、养分低与结构差等主要难题。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通过施用自主研制的土壤改良剂,经过控盐、改碱、培肥三个流程,大幅降低了土壤盐分,有机质含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在紧邻的另一块垦区,盐城市农科院技术人员这两天正在进行测产。预计第一年种稻的理论亩产达到523.3公斤,其中408号田理论单产高达737.5公斤,超过2017年全省水稻平均单产564公斤。曾经的茫茫滩涂,如今涌起了滚滚稻浪。
“既保留了湿地的生态,又能够增加水稻、水产品的供给,也能为迁徙的鸟类,其他野生生物提供足够的饵料。”盐城师范学院教授茆训东说道。
据了解,我省沿海滩涂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位居全国首位。专家指出,以生态、高值、低成本为特性的盐碱地快速改良技术的突破,让盐碱荒滩一年就变成良田,不但对增加土地资源储备、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而且有助于开辟一条绿色生态、环境友好的种植业发展新路子。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兆普说:“对土壤没有污染,有的调理剂会二次污染,它是生物酶,它没有一些化学制品,将来这是农业生产的一个新模式。”(江苏台综合报道 编辑/朱一普)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