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王石川
“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5日在上海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在这种宏阔的时代背景中,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不只是“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的坚定宣示,更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开创明亮未来注入澎湃动力,为其续写光荣与梦想标注新的发展刻度。
长三角一体化升级,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有足够理由抱定乐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众所周知,长三角地区土地面积3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26,常住人口2.2亿人,占全国的1/6,经济总量19.5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4。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区域的一举一动,不仅关乎区域协调发展的底气,更铺陈着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回望来时路,长三角一体化有迹可循。从十几年前的 “长三角联动发展,一加二大于三”,到“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从2010年的长三角区域规划,到2016年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一个个重要节点,镌刻着长三角一体化的雄心壮志;一个个谋深求实的制度设计,见证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前行步伐。特别是数月前《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获得审议,长三角一体化健步跨上新台阶,而长三角一体化,不只是在国内发挥带头作用,还要在国际舞台上刷出“存在感”。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三省一市协力发展,劲往一处使,各自又有鲜明定位,发挥独特优势。正如习近平所强调,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其长”,使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明确新思路,按下快捷键,三省一市在“抱团”发展的同时,又能互相“补位”,真正实现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对接和融合,这让长三角一体化有其名,更有其实。
“江苏始终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坚决执行者。”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此前表示。诚哉斯言,从夯实长三角一体化的经济根基,到江苏长江两岸形成较发达的城市群,再到热切拥抱长三角进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江苏在期间一直扮演“优秀生”的角色,从未缺席长三角一体化的每个重要阶段。特别是当下,更是旨在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培育挖掘潜在优势,“一切服从服务于一体化发展大局”。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置身于历史的新方位中,长三角不只是中国的长三角,也是世界的长三角。正如有论者认为,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超级巨轮”。这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不只是在国内发挥带头作用,还要在国际舞台上刷出“存在感”。这也要求三省一市既要扬长避短,也要取长补短,将协同化优势发挥得更充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点,就是要把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与之相对应的是,其后不久,《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具化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即“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要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何以实现这一宏大愿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让愿景变得更清晰,更为愿景变成现实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安排。动员令已经发出,冲锋号已经吹响,接下来,我们需要凝心聚力,从谋势到谋事,从胸怀大局到统筹各方,用坚实行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用优异答卷回应多方期待。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滚滚长江水记录着长三角区域的斑斓梦想,也见证着长三角迅猛的发展印记。浩荡的东风正在劲吹,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和更高的工作标准推进一体化,长三角奔跑的姿势将更优雅,所拓展的新局面将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