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到底能否带进校园? 爸爸和女儿“怼”起来了!

2018年11月06日 19:41:1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直以来,有关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存在争议。一方面学校为方便管理,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边学生希望可以给自己多一些自由。就在本月,山东省正式禁止学生将个人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而今天(11月6日)下午,在南京第一中学,家长、学生各持观点进行辩论,到底谁说了算?

  一开始,场上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正方是来自南京一中国际部的学生——穆桂英队,她们支持把手机带进校园,反方家长则是四个爸爸组成的爸爸帮队,他们坚持不带手机进校园。双方展开唇枪舌战,有调查,有数据,有分析,晓之以理,或是动之以情。

  穆桂英队认为,“国际班中,98%的学生认为手机对我们的学习是有帮助的,96%的学生认为我们在学校可以控制自己。”

  爸爸们也早做准备,“我们发放了200份问卷,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什么?86%的老师认为在校使用手机弊大于利,100%的老师认为注意力,课堂秩序等都是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正方二辩张同学说,智能手机具有定位功能,父母可以随时知道孩子上学、放学是否安全,同时手机给学习提供了便利,作为国际班的学生更是需要手机。如今已是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利用手机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作为国际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我们要查单词,有的时候要拍照,因为我们的书很厚,可能没有办法全部带回家,手机对于我们学习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反方二辩凌爸爸回应,从小学到初中,家长也曾走过,那个时代没有手机,他们依然很安全。作为家长,看着孩子的成长,也是不断放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手机是有利的,但是弊大于利。“你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是家长不断放手的过程,我们放手是有前提,你们是安全的。一岁的时候,你们刚学会走路,我们会放手让你们走斑马线吗?二岁的时候我们会放手让你们上托儿所吗?手机还是手机,对于善于用手机来说,就是一个好帮手,对于不善于用手机的人来说,就是潘多拉的盒子。你们在学校会怎么使用手机,我们看不到,但是你们在家里怎么使用手机,我们是看到的。”

  双方你来我往,不时传来认同的掌声。南京一中国际部主任黄侃说,辩论就是一个平台,把平时没法说的话拿出来说。“给他们一个平台,把自己的思想亮出来,可能对某一个规则的出台更有意义,我想通过这个平台让我们的孩子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思考,让我们的家长也知道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想法,通过辩论达到共识。”

  辩论会现场也请来了多位大咖前来助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江苏新闻广播特约评论员邱建新认为,中小学生在年龄上是属于未成年人阶段,是兴趣养成、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自制力较差、分辨力较弱的阶段。手机是把双刃剑,目前我国有8亿多手机用户,一味的禁止是肯定不行。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参与引导,利用这样的形式让双方沟通、互动,也是平等对话和倾听。辩论本身的输赢并不重要,关键是学校教育模式的创新。“这个平台的意义,在公开场合,换位思考,防止家庭教育中,家长式的强权,不然就是孩子的拂袖而去。通过这个平台本身把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以及孩子自我反思,家长反思融为一体。如何创新教育形式,如何加强教育参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和尝试,我们学校教育需要想象力。”

  更多详细报道,欢迎收听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苏南地区FM95.3)的各档节目。《江苏新闻联播》07:00-07:30《新闻早高峰》07:30-09:00《新闻晚高峰》18:00-19:00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编辑/GZ)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