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晚,第二届高邮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第二届全国优秀民歌展演,在“中国民歌之乡”高邮市文体中心大剧院举办。展演活动由省音乐家协会、省非遗保护中心、高邮市政府主办,来自广西、内蒙古、西藏、新疆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汉、壮、维吾尔、哈萨克等8个民族的民歌队伍参与表演,与高邮民歌一起,唱响带有浓郁民族风味和地方特色的民歌,为现场观众献上视听盛宴。
本届高邮文化艺术节为期一个多月,将相继举办系列民歌活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高邮教学基地授牌仪式、中国训诂学年会闭幕式、《运河妈妈》获奖成果汇报会等活动。开幕式现场还启动了第二届“邮驿路 运河情”全国美术作品展,并播放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实景(高邮)广播剧《受戒》的首播预告。
高邮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高邮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苏北里下河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群众基础广泛。据现存资料考证,高邮民歌词曲最早可上溯到上古“驱傩”时的仪式歌。高邮民歌演唱内容反映面很广,包括鼓舞干劲、协调动作、消除疲劳的各种劳动号子(特别是鸭蛋号子等);营造气氛、自娱互娱的生活小调;交流思想、沟通情怀的情歌;时政及革命歌、各种风俗仪式歌、儿歌等。
当地文艺界人士介绍,高邮民歌以其甜中透爽、活泼俏皮、泥土气息的草根特性,为许多影视作品所青睐,被用做主题曲、插曲或背景音乐。1957年3月,在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王兰英、夏国珍、龙秀鸾高邮籍年轻女歌手的演唱,以其浓浓的乡土气息,风趣优美的旋律,让敬爱的周总理听了乐开了怀。经典作品《高邮西北乡》的旋律在央视三频道及春节联欢晚会中被频繁播放;《送夫参军》旋律优美,是久唱不衰的红色经典,流行歌曲《常回家看看》的旋律借鉴了高邮民歌《送夫参军》的核心曲调;《数鸭蛋》则选入了中小学音乐教材,成为民族音乐精品。目前,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已将高邮民歌列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
记者从艺术节组委会获悉,广播剧《受戒》即将播出,《受戒》是高邮籍作家汪曾祺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南方水乡的自然风光和普通人的人生乐趣,赞美了纯朴民间日常生活。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节目中心、中共高邮市委宣传部联合筹备录制的广播剧《受戒》,采用全部外景采录、以高邮方言普通话演播的形式完成,原生态还原汪曾祺笔下高邮本地乡土文化的浓郁气息,该剧将于11月中下旬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
链接:里下河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北自苏北灌溉总渠,南抵新通扬运河,总面积1350余平方公里,属江苏省沿海江滩湖洼平原的一部分。因里运河简称里河,串场河俗称下河,平原介于这两条河道之间,故称里下河平原即里下河地区。里下河地区主要包括淮安、扬州、泰州、盐城、南通等城市。
(来源:扬子晚报网 编辑/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