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一辈子“渡船”,《大树成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018年11月12日 22:15:0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记者/奚欣晨)

  她,30年扎根山村不言悔,淡泊名利;她,30年坚守三尺讲台,不离不弃;她,30年不甘青春易老,锐意进取。在赣榆最偏远的黑林小学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她撒下“爱”的种子,浇灌“情”的养料,让每一个山村孩子都长成美丽的花朵。她是中国好人、全国模范教师、江苏最美教师,也是京剧《大树成荫》主人公柏青的原型: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中心小学教师柏纪荣。

  柏纪荣与她的学生(图片来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今晚(11月12日),以江苏省重大典型柏纪荣30年执教先进事迹为原型的京剧《大树成荫》作为第二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参评剧目亮相荔枝大剧院。现场座无虚席,两个小时的演出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主人公“为人师表、爱心奉献、淡泊名利、德行天下”的形象跃然台上,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与喝彩。

  现场剧照

  【剧情简介】

  大型原创现代京剧《大树成荫》讲述了扎根山村的农村女教师柏青从海州师范学校毕业后,放弃了在城市留校当老师的机会,来到家乡大树村当了一名农村的小学教师。她克服了山乡的贫困和孤独,杜绝了外界的诱惑和攀比,坚守山乡三十年。她凭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靠着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怀,借着钻研业务和永不服输的执着,从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一个“全国模范教师”。那看似平常,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件件小事,在三十年的执教坚守中,垒聚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庇护着一代代学生的健康成长,净化着祖国未来的这片天空。

  现场剧照

  从植树到培育,从小树到大树,从有形到无形,“大树成荫”的主旨意涵贯穿全剧,主人公真心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树立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形象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大树成荫》作为原创现代京剧,从创作构思到舞台呈现,历时一年之久。该剧由赣榆区委宣传部、区文广体局指导创排,国家一级编剧杨蓉执笔创作,国家一级导演王咸俊担任导演,以及中国著名唱腔设计大师朱绍玉担任唱腔和音乐设计。本剧通过柏青在教育事业上所做出的贡献,阐述出柏老师对大山、对学校、对职业以及对孩子们的无私之爱。春夏秋冬不停交替,岁月年轮无情变迁,唯一不变的,是柏老师对于教师职责的那份忠贞与坚守。

  现场剧照 

  “从这个剧目中,我提炼出了一个主题,就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怎样才能实现。除了靠方方面面的支持,最重要的一点是靠‘人’,靠那些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的人、靠那些甘愿为家乡做出奉献的人。”在谈到执导这部剧的感想时,导演王咸俊这样说道,“剧中人物陆洲为了更好的明天放弃艰苦生活的选择,无可厚非;柏青和秦川为家乡的建设、山里的教育奉献一生,值得人们尊敬。通过这两种不同人生道路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人生价值。”

  导演王咸俊

  现场剧照

  三碗水饺,成就了最美教师

  整部剧除了以线行结构讲述主人公从年轻到年老的教育事业故事以外,编剧匠心独运,精巧构思,在剧中还埋了一条以“三碗水饺”构成的结构暗线,这也是大树村能留住柏老师的关键所在。

  【第一碗:迎接贵客】全剧拉开序幕之后,当柏青舟车劳顿终于抵达基层的时候,她看到的是低矮的教室、破旧的房子、摇晃的课桌、缺腿的板凳。看到这样的场景,柏青的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就在她去意已决,转身欲返的那一瞬间,一群尚未谋面、衣着斑驳的小学生们,捧着一碗热腾腾的水饺出现在了柏青的面前。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道,“这是我家的面”、“我家的鸡蛋”、“我家拿的菜”、“老师,吃吧!”还有那锥心的伴唱“一张张黝黑的脸,一双双渴望的眼,是什么绊住了脚步,是什么扣住了心田?”浓浓的乡情让柏青百感交集,孩子们已经缺少的太多太多,而自己不正是那个被强烈的需要的人吗?面对此情此景,柏青决然留下。

  现场剧照 

  【第二碗:送别恩师】一晃八年,柏青与丈夫秦川聚少离多,当大树村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当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却无暇照顾之时,柏青再一次动了离开大树村,追随丈夫的念头。临行前,孩子们送来了第二碗饺子。这一次的饺子,是孩子们“一起上山挖的荠菜”,是他们自己和面包的。虽然形状不那么规则,有的没包好还露馅了,煮得也过了头,但这碗饺子饱含着孩子们对柏青浓浓的惜别之情。柏青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纯真质朴的脸“又一次,身被圈囿。又一次,心被扣留”。最终,柏青没有离开,秦川也因对柏青和孩子无数的“放心不下”,回到了他们的身边。

  现场剧照 

  【第三碗:庆贺新年】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柏青在大树小学做了一辈子的老师,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有的学生走出了大山、有的学生留了下来为家乡做出了更多贡献。最后这碗饺子,是柏青的第一批学生所交出的人生答卷。饺子的面,是从柏青学生自己的面粉厂里生产出来的;饺子的菜,是从柏青学生自己的大棚基地中挖出来的。这碗饺子里凝聚着这些年来,在柏青的教育下孩子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改变自身命运和家乡面貌的巨大成果。柏青的精神和信念也深深地折服了多年在外打拼、事业有成的陆洲,“今天我才明白:你远比我富有”。因为这种信念支撑起来的事业大树,为乡村的振兴荫护了一片天地。

  编剧杨蓉在剧中没有一味地拔高柏青的人物形象,而是把人物放到了特定的环境中淬炼,塑造了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尽管面对艰苦简陋的教学生活条件,柏老师也曾有过是否还要坚持的犹豫和彷徨,但出于对学生无私的爱和对教书育人事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她在面临一次次转岗机会时仍选择留了下来,直至“根扎得太深,已经移不走了”。

  现场剧照

  作为一部原创现代京剧,《大树成荫》在唱腔、音乐、配器等设计上,充分保留京剧的艺术特色,并将传统京剧与人物心理活动和唱词巧妙结合,使传统音乐有机融入剧情之中,既令戏迷听得过瘾,又不显固定程式的突兀,实现了现代与传统的流畅结合,让剧目既保持京剧本身所独有的特色与韵味,又富有时代生活气息,可谓真正的“讲艺术、接地气。”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的演绎柏纪荣与孩子们在山村里的生活,该剧在创排过程中,主创团队多次前往黑林小学采风,实地体验教学环境,深入老师和学生们的生活,并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对全剧进行打磨。主创团队的精益求精,为提升该剧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如一位观众所言:“和风化好雨,润物细无声。做到这一点,舞台艺术作品就成功了,而《大树成荫》正是这样一部佳作。”

  现场剧照

  柏青,也是柏纪荣,大山深处的一颗常青柏,扎根山村三十载,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青春华芳。“为了山村的孩子,我甘愿做一辈子‘渡船’,把孩子一个个送向理想的彼岸!”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柏纪荣以学校为家,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在孩子们身上,“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师,让坚守和奉献的精神薪火相传,未来通过他们把乡村教育办得更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