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现场会在南京召开,“海门经验”被作为江苏典型之一给予推介。
据悉,海门是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南通市惟一,江苏省共6家。“上月底,海门已全面完成试点,将全市15.9亿元村级‘家底’全部‘摸清’,32万份股权证发到各户手中,82万名村民成为‘股民’,只待享受股权红利。”市委农办主任袁雷松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清、保护不严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意在明晰产权、完善权能,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今后可参与市场竞争,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三厂街道耀忠村党总支副书记袁玉红介绍,“合作社仅设成员股,一人一股。通过清产核资、确认成员、折股量化后,村民成为股民,参与村级经营热情更高了。”今年7月,由常乐镇中南村打响“股改第一枪”后,我市239个村均已完成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
以产权“小市场”撬动农村“大资源”,牵一发动全身。为此,我市自主研发,首创“海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信息化管理系统”,真正做到了“模块清”“功能全”“权限明”。以身份证号作为成员唯一识别号,平台自动生成“户编号”和“户内人员编号”,有效解决了成员户籍土地“两头占”的大难题。实现市镇村三级联网,除进行数据校对汇总、监督查阅外,还可进行村集体产权证、农户股权证网络化打印,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海门工业园区的钱女士因婚姻家庭原因,户籍和土地关系横跨了三个区镇的行政村,工作人员征求了钱女士意愿,与其前任丈夫积极协商,并取得村民民主会议同意,最终确认了钱女士的成员身份。确保农民权益最大化,是我市探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宗旨。我市研究出台了“1+5+N”配套政策,除了市里的纲领性文件外,鼓励各区镇因地制宜,在“十四进五不进”大框架内,最大程度将因就业、升学原因,户口迁出农村的学生等特殊人员纳为“股民”。
为赋予股权更多权能,我市还进一步出台相关文件,规范股权交易、继承和转让。特别设市、镇两级交易机构,鼓励农民个人产权进场流转。袁雷松表示:“我市也在通过政府购置物业、推进村集体经营新型合作农场等多种形式,‘造血’村集体资产,让‘股民’获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