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椹、种桑、树桑、条桑、窝种……走进泰州兴化市大地蓝绢纺公司工业旅游景区,迎面墙壁上的“蚕桑十二事图”首先映入眼帘,不仅再现古代种桑、养蚕、缫丝技术,更展示了古代蚕桑文化和墙艺彩绘艺术。绘制“蚕桑十二事图”的,是泰州兴化市垛田街道返乡大学生解善彪。
靠着一瓶丙烯、一支画笔,5年的坚持,解善彪不仅打开了泰州兴化墙艺彩绘市场,更是将墙艺彩绘艺术不断发扬光大。今年10月,解善彪入选泰州兴化市创业富民典型。
从纸上作画到墙上彩绘
解善彪今年28岁。进入初中,解善彪对美术课发生兴趣,中考便考入了美术班,高考升入北京齐鲁艺术学院,主修素描、水粉专业。2011年7月,解善彪大学毕业。
“大学三年,说不上美术造诣有多高,但画张人物素描,或水粉山水,还是能及格的。”解善彪说,可毕业后的择业却是少人问津,偶尔来招录的也只是一些广告公司,而且薪资相当低。“单纯的画画并不被市场青睐。”
择业受挫的解善彪,选择了支教。解善彪来到河南省汝州市纸坊小学支教。支教期间,解善彪得知执教他素描的大学老师在郑州创业。支教一学期后,解善彪便应老师邀请来到其创办的春秋文化艺术中心任画师。除了教美术课,解善彪还帮老师画墙画,原先学的专业在墙上派上了用场。
解善彪说,老师带着公司的3名画工和他,一天画了100多平方米的墙壁画,每平方米的工钱是200多元,而且业务多得忙不过来。解善彪在老师公司干了一年多,完成了墙艺彩绘技能和创业资本的“双积累”。
回乡创业成功打开市场
2013年春节,解善彪踌躇满志回到家乡泰州兴化,租赁了一间门店,以期承揽墙艺业务。“原本指望能快速揽到业务,可跑了十多家在建的学校、企业,却没有成功一家。”解善彪说。
是不是家乡就没有市场呢?解善彪在城区转悠,看到一些外墙上虽然有卡通画和动漫画,但绝大多数只是刷的涂料或贴的墙面砖。外墙没有彩绘的习惯,不服输的解善彪决定从室内装饰入手,引导植入彩绘艺术。
本村村民解加前家的别墅装修时,解善彪主动“表现”,在其二楼楼梯的墙壁上彩绘了“藤蔓图”,解加前和装修师傅看着清雅的绿茵茵藤蔓,惊叹不已,连声称绝。接着,解善彪又帮解慧民家的别墅免费彩绘了中堂和影视墙。
后来,解善彪又主动到城区一家饭店揽活,承诺免费为饭店做室内墙艺。住户和饭店等不同类型的室内墙艺如同活广告,渐渐将解善彪的墙艺传了出去,业务也不断找上门。
很快,墙艺彩绘市场成功打开,业务不断增加。去年解善彪承接70多户业务,纯收入28万多元,今年1至10月已完成70多户,获纯收入30多万元。“目前,业务已做到了泰州、扬州。”
培养一批墙艺人才
2014年,解善彪成立了泰州兴化市彪炳墙艺彩绘艺术有限公司。随着业务增多,解善彪就开始招徒,已将30多名徒弟培育成了“墙艺师”。目前,除11名留在公司当墙艺师外,其余都各自从事墙艺立业。
解善彪说,墙艺彩绘并不难,可以从零基础学起,一般4个月就基本能独立作业。
脚手架上,女青年刘琳正在一面墙上打形体。刘琳今年27岁,2016年3月入职解善彪的公司,之前对美术一窍不通。解善彪从零抓起,教她学基础的素描、水粉技艺,然后带她在墙上打形体、涂色彩。6个月后,她便能单独作业。
“师傅按出勤给我们计酬,每作业一天支付300元,一年收入能有6万多元,比在外漂泊当服务员强多了。”刘琳说。
为让墙艺彩绘艺术得到传扬,解善彪还开办了美术培训班,目前已招收学员80多人。为使墙艺彩绘艺术得到广泛应用,今年9月,解善彪又成立了泰州兴化垛上农民画创意有限公司,将墙艺彩绘艺术用到竹泓木船上,为画舫等旅游船彩绘各种图案。同时,将垛田农民画彩绘到各种陶瓷工艺品上。在解善彪的努力下,墙艺产业在泰州兴化正悄然形成。